央广网北京5月21日消息中国之声一线调研《中国粮,稳产保供看开局》,以年全国粮食产量排名前十的农业大省为样本,剖析当前形势下,如何继续发挥政策和作物优势,孕育农业新生机。21日推出第六篇:《“塞外粮仓”打造增收新模式》。
横亘祖国北疆的内蒙古,既是牧业大区,也是农业大区。位于北纬37度至53度之间的内蒙古自治区,不仅草原广阔,耕地面积也在全国位居前列,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谷子、高粱、绿豆等杂粮杂豆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从3月初,河套灌区小麦播种开始,内蒙古的春播自西向东逐步展开,当下,正值高峰期。
年,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产量达.0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第六。今年,内蒙古粮播面积任务万亩、大豆播种面积任务.8万亩,其中大豆种植面积增加.0万亩。初夏时节,抢抓农时,内蒙古粮食播种进度现已过半,为落实粮食生产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天下黄河,唯富一套。河套平原上,小麦、玉米都已出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面开种。巴彦淖尔市位于黄河“几”字湾的顶端,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三道桥镇永进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连片基地,随着精量播种机的往来穿梭,一行行大豆被播种在土壤里。种植大户王洪武今年流转了亩土地,亩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部机械化种植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王洪武:为了不误农时,我们抓住节令,这几天我们抢种大豆。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指种两行玉米套种4行大豆,或者4行玉米套种4行大豆,是国家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巴彦淖尔市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5万亩。春播开展以来,当地成立工作专班和技术指导组,加大对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到亩以上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和种植户补贴力度,进一步调动种植积极性。
杭锦后旗民上殷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小雅:合作社经营了亩土地,全部用于种粮食。像玉米套大豆,合作社种植了亩,带动周边农户0亩,总面积亩。今年推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效益非常高。作为新兴职业农民,我比较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今年政府给的补贴相当大,在以往是从来没有的。像去年我们单种玉米的话,一亩地补贴是84块钱,但是今年玉米大豆兼种能给到的补贴。
吕小雅算了笔经济账,今年不光能实现玉米产量不减,还能多种一茬大豆,收成自然能有保障。
吕小雅:这个模式是一穴双珠的,这个是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又多了大豆,一亩地的大豆我们能收斤到斤左右,我们按市场最低价,对农民来说一亩地要增收块钱左右,这个收益就相当高了,而且农牧局给我们配备了专家全程技术指导,有技术支撑,我们种得很有信心。
△巴彦淖尔大豆玉米复合套种现场(巴彦淖尔台记者图亚摄)
巴彦淖尔市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黄河灌溉水量充足,被誉为“塞外粮仓”。今年,巴彦淖尔市鼓励支持广大农户、种粮大户集中连片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预计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1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到万亩以上。
巴彦淖尔市农牧局种植科科长张华:把我们划定的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部安排粮食作物种植。大力实施“优质高效增粮”行动,在我们全市7个旗县区实施10个示范片,提高单产水平。粮食产量要稳定在55亿斤以上。
△巴彦淖尔大豆玉米复合套种现场(巴彦淖尔台记者图亚摄)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优势产区集中,属于我国典型的优质绿色大豆产业带,今年将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扩种万亩大豆,进一步挖掘大豆生产潜力。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侯丽丽:发挥生产者补贴的带动作用,通过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降低玉米生产者补贴,缩小大豆玉米的收益差。自治区通过补贴解决复合种植增加成本、可能出现的减收问题,让种植户吃下“定心丸”。农机是以鼓励种植户根据代行改造现有的农机具为主,同时通过社会化等项目支持,引导种植大户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主动购置一批专用的机械,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在高纬度地区、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广袤沃野上,一台台大型农业机械将黑土地彻底唤醒。额尔古纳三河农牧场副总经理张晓斌介绍,他们今年对种植结构做了调整。
张晓斌:今年,我们按照国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实施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要求,对种植结构作出了调整,首先要“稳粮增油”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增加油菜(种植)面积,持续抓好返青苜蓿种植,着力构建“粮经饲”三元的种植结构,提升粮油综合生产力。
△在巴林左旗,农户驾驶着覆膜播种机作业(赤峰台记者端木摄)
赤峰市是主要杂粮杂豆种植基地,全市的谷子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年产量约13亿斤。这些天,在巴林左旗,农户驾驶着覆膜播种机正在田间地头穿梭作业,大田谷子播种正在紧张进行。
林东镇朝阳营子村王冬慧:镇政府给我们大力支持,在项目上给我们上了滴灌覆膜,今年我们也是初次覆膜和走这个滴灌,现在有覆完的,还有没覆完的,现在滴灌完的都发芽了。现在晚田的也正在进行中。
△在巴林左旗,农户驾驶着覆膜播种机作业(赤峰台记者端木摄)
乌兰察布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产区,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切籽、点种、施肥,正在全面展开马铃薯春播生产作业。
察右后旗补力图村村民孙业明:具体种植承包给当地农机大户,每亩元。在种植过程中雇了4个人,拉化肥,捣籽种,估计今年的马铃薯每亩收入块钱。
为提升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当地已形成完整的技术路线和与市场对接的产业链,涵盖了从脱毒种苗引进、网室培育、种薯扩繁、商品薯生产到田间地头销售与反季节销售加工等各个环节,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
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付军:玉米套大豆,对我们河套地区是新鲜事,但是补贴、专家指导到位,我们都愿意接受。
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沟村马勇:这亩地谷子,它都是苗很齐,刚刚出土,咱们又有滴灌,水肥都供应上,亩产能达到多斤,我一亩地能弄到0多块钱。
内蒙古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侯丽丽:我们的粮食生产产能还要保持,今年重中之重就是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提高粮食单产。
(总台记者李杨、宝音,内蒙古台记者董云静,巴彦淖尔台记者图亚,赤峰台记者端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