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之北,大山环绕
像一尊尊神像,将河套揽入怀中
赋予无限的深情厚意
正所谓“唯富一套,物华天宝”
摄影/韩哈斯
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辛勤耕耘,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河套文化也深深影响着后人,并为世界的文明进步,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摄影/段忆河
走进巴彦淖尔
品读河套文化
如此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它
你可曾明了?
01
地域文化
阴山岩刻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作品,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古代屠申泽的消失和乌梁素海的形成,所带来的一系列文化现象,是自然生态、气候变迁所产生的文化现象总汇。
阴山岩刻
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远在先秦时代,河套地区不仅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阴山前出现的“阳山之穄”就以其优良的品质而闻名海内外,与“玄山之禾,不周之粟”相媲美。
乌梁素海
02
长城文化
战国时期,河套地区被赵国统治后,赵武侯从高阙始,至河套东部之乌拉山沿山修筑长城,开创了河套修城之始。
百年后,从公元前年开始至公元前33年的年中,赵武灵王“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是从东部往西,把赵武侯修的长城连了起来,并又重修了高阙塞,历史上称为战国长城或赵长城。
赵长城终点-高阙塞全景摄影/黄洪峰
秦始皇又将这些长城连了起来,称为“万里长城”。汉武帝再修长城,除了利用阴山下的长城外,又在阴山后修了长城,一直到今蒙古国境内。民间流传的孟姜女哭倒长城,可能发生在河套地区。直到西夏时,河套内的长城仍在使用。
03
开发文化
从秦始皇32年(前年)开始,历经汉武帝、唐代驻军,宋、元、明、清均有开发记载。截至公元年的二千二百多年时间内,清末、明初和解放后开发规模最大。河套史是一部开发史,河套开发文明应是河套文化的主体部分!
04
帝王文化
亲赴河套和周边地区巡幸、考察的帝王有周穆王和秦昭襄王、北魏明元帝、太武帝、隋炀帝、康熙帝等,均留有史记和诗词可考。
毛泽东诗词和著作中所赞颂的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中,有四位就在河套留有足迹。
05
名人文化
从夏、商、周至民国时期及至解放后,历代名人足迹满河套,可记取的有:赵武侯、赵武灵王、吕不韦、冒顿、蒙恬、扶苏、卫青、霍去病、王昭君、吕布、王同春、冯玉祥、傅作义、董其武、阎锡山等二百余人。
摄影/赵永成
代表事迹
秦大将蒙恬奉命河南大片土地,在河套地区建立起九原和朔方郡。
蔡文姬不朽的文化著作《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的创作源地在阴山南北和黄河沿岸。
唐代张仁愿筑三受降城,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杜牧春雨时节访酒家,清明诗唱响黄河上下、大江南北。
宋代司马光也留有请复河套的上疏文本。
三娘子红妆一队阴山下,飒爽英姿驰骋在河套原野上。
清末明初传奇式人物王同春的河套开发史记。
06
民族文化
人类进入文明时期后,生活在河套河周边地区的游牧部落有山戎、鬼方、吕方、危方等民族,从西周至春秋,这些游牧部落又改成昆夷、猃狁等,其后又出现林胡、楼烦、匈奴、鲜卑、西夏、蒙古等民族。
可以说,阴山和河套地区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摇篮。
摄影/包永利
07
套酿文化
汉元帝元朔五年(前年),陕西咸阳籍移民张乃方至河套,夜梦酿酒之法,醒后如法炮制,进而套酿遍地,闻名西汉。
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后游陕坝(时为临河县在黄河故道东)掘井一口,名为公主泉,立于井边,现仍为河套酒厂酿造用水。
北魏时,皇帝祭祀阴山用酒,应为套酿!
年10月,在磴口县发现的汉代古墓群中,出土的封存完好的青铜器中,发现有液体,经鉴定是酒,与套酿遍地相吻合。
套酿的历史,久于茅台镇。
河套酒厂——杭锦后旗旅游局供图
08
诗词文化
河套地区是我国边塞诗歌形成的主要源地,唐、宋、元、明、清时代,尤其是唐代,我国著名文人墨客,有的涉足河套地区,没有涉足的也在各自的诗词中,多写有边塞诗,在唐诗中反映出河套民风淳朴、河套文化博大精深。
摄影/史学军
代表诗词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塞下曲四首》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摄影/邢皓
河套文化
它从远古的光影里走来
拥有一路灿烂辉煌的历程
传承着人类的文明
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