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s://wapyyk.39.net/doctor/306474.html

  岁末年终,内蒙古农牧领域不少发展数据颇为抢眼。   这一年,全区粮食增产35.3亿斤,占全国增量近1/7,达到.1亿斤,排名跃升2位,位居第六,实现“十八连丰”;前三季度,牲畜存栏.9万头只、肉类产量万吨,同比均保持增长,畜牧业生产可实现“十七连稳”。   这一年,扎实推进十大奶业集群建设,支持个中小奶畜养殖场提升改造,新建奶牛标准化养殖加工厂71个,新进场奶牛近13万头。   这一年,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新建高标准农田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万亩,开展耕地轮作万亩,全区耕地地力稳步提升,粮食产能进一步夯实。加快实施种业提升工程,马铃薯、大豆、玉米制种面积,向日葵、奶牛品种市场占有率均走在全国前列。   这一年,99.8%的行政村村内主要道路完成硬化,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97.2%的行政村开展了常态化保洁,农村牧区面貌明显提升。   ……   稳健的成绩单,既显现喜人的发展速度与质量,亦透出成果格外珍贵、来之不易。   踏石留印,行稳致远。我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科学谋划编制“十四五”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规划,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等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大力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加快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一幅蓬勃发展的生动画卷在内蒙古大地上铺展。   黄河几字弯,海海漫漫米粮川。寒冬时节,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大淖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热火朝天。   29亩沟渠交错、高低不平的土地进行整理后,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同时,大淖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可以新增近亩耕地。   该镇的许多耕地属于传统黄灌区,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加上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当地的农业发展基础薄弱。高标准农田建成后,零散分割、盐碱化、撂荒的土地变身万亩良田。原先每亩50元出租都无人问津的土地,现在每亩地的承包费涨到了元,却依然是许多涉农企业竞相争抢的“香饽饽”。   “前些年,种地是这边一摊摊、那边一摊摊,浇地也麻烦。现在可省事了,渠路、栅子都给弄好了,真正给咱们农民办了件实事。”大淖村村民苏挨存乐呵呵地说。   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百姓之盼。王爱召镇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只是我区聚力端稳“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缩影。一年来,内蒙古把“国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干上,全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   ——今年首次将粮食产量列入年度主要预期目标,下达耕地地力保护、玉米大豆马铃薯生产、农机购置等各项补贴.6亿元。还鼓励农民积极投保,落实政策性保险面积万亩,有效降低种植风险,充分调动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也坚定了全区上下再夺丰收的信心。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明确全区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坚决遏制耕地撂荒,指导各地分类组织复耕复种,努力增加粮食播种面积。   ——组建了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创新联盟和9支农牧业重大协同推广团队,示范推广新品种多个,集成示范新技术多项,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将达到60%。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持续增强粮食生产科技支撑,创新技术服务方式。   一系列可操作、重实效的政策措施,是我区坚持高位推动保障“中国饭碗”的实际行动,也为内蒙古“十八连丰”提供了“硬核”支撑。   今年秋天,杭锦后旗团结镇种植大户王义比往年更忙碌。   “今年3月,我的1多亩土地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获得土地流转经营权证,又通过抵押经营权证在中国农业银行贷款多万元。从提供材料到拿到资金,只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王义说,“春播时,我用贷款资金买了种子、化肥,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3月,杭锦后旗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运行,主要进行农村土地确权成果应用、流转网签、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与各镇、各金融机构网络连接、数据共享,在为各类农村产权提供便捷高效的专业交易服务的同时,打通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的通道,破解“人、地、钱”难题。   土地在改革中“活”起来。我区推动富民增收与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相结合,通过改革释放更多“三农三牧”发展红利。目前,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区98.9%的嘎查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村牧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宅基地管理改革等工作持续推进。还建成了内蒙古农牧业大数据平台,“一站式”办理土地流转及金融信贷等业务。   全区上下聚焦聚力深化改革、结构调整、优势转化,一项项农牧业产业规划振奋人心,一个个涉农涉牧项目加速推进,一座座美丽乡村焕发生机,促进农牧业发展稳中向好、稳中向新的步伐坚定有力——   坚持绿色兴农兴牧,持续实施农业“四控”行动,推动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农牧业生产环境初步形成;   实施农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发展产地初加工,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农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特色优势产区梯度转移;   发挥乡村休闲体验、生态涵养、文化传承等功能,将农牧业产业链条向多领域拓展,新业态融合发展加快,全区规模休闲农牧业经营主体达到家,带动农牧户16.43万户;   ……   从美丽乡村到产业强镇示范带动,从合作社到龙头企业的不断壮大,从产业园到产业集群的全产业链发展,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企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万户以上农牧民进入产业链条分享增值收益。   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奏响田园牧歌新旋律。新征程上,我区向着农牧业高质高效、农村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迈出新步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雪茹)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