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柴峰
柴立本是府谷柴氏家族的传奇人物,一代名官,人称柴官儿。
柴家墕村“柴立本,字道村,柴家墕人,少聪颖,力学能文,弱冠即见赏于马邑候疏。清道光丁酉拔贡,朝考以知县用,分发河南。历仕灵宝、延津、太康等县,多政声。寻有张翰思蕙意,即告归。甫离任所,而贼入河南,拔陷永城、归德诸处,说者谓有见机之明。自归籍后,凡地方义举,一切兴利除弊便民事,无不极义成全,如採访死节,请恤立祠以奠忠魂;亲诣军门,定章派草,以免扰累。与夫捐义谷,修文庙种种,急公之务更仆难数。盖果于任事,不避嫌怨而见义勇为者也”。
这是府谷《民国县志》对他一生的高度评价。
柴家墕城门柴立本大约生于年前后,中上身材,身体结实,红光满面,留有长须,平时装在锦囊内。性情刚直,表情严肃。学成于陕西西安关中书院。
柴立本是柴兰的第四个儿子。柴兰,字芳斋,十二岁即能佐父持家,生母早卒,深得继母张氏赏心。柴立本祖父柴顺国,曾祖柴森,高祖柴凤栖都是庄户人家出身,忠厚善良之人。柴兰供树本、立本在关中书院读书遇到了困难,即与两个弟弟协商,大弟柴菖已成家不愿供养,二弟柴芬愿意供养。柴立本与柴树本在关中书院〈今西安文理学院〉读书时,两人共用一床被褥,一个读前半夜,一个读后半夜,轮流休息。在关中书院执教的是陕西名儒路润生,教出了不少人才,立本、树本弟兄榜上有名,树本的成绩还在立本之上。柴兰、柴顺国的敕封都是在柴立夲居官之后貤赠的。柴兰,卒于清道光丙戌年,即年,享年54岁。又过25年,以子立本官任延津、太康知县,敕赠文林郎。
关中书院门相传关中书院内种有两株柽柳,这种树如果开花,就会有学生成名。那年两树都开了花,一株是红花,一株是白花。路老师对学生们说:“今年我院将有两名学生高中”。平时学习好的府谷孙某以为红花象征自己,白花像征柴氏,于是便把白花偷偷摘掉,这样书院就只能显示自己。路老师得知后非常叹息地说:“孙某害了自己,实际白花像征孙某,白花可染各种色彩,发展前途无量。红花颜色已经固定,发展前途不大”。后来孙某成为翰林学士。而时间不久,为奸臣所害,年仅20余岁。
柴立本大院的砖雕清朝道光丁酉〈〉年,柴立本朝考为拔贡,先后出任河南延津、灵宝、太康七品正衔。还出任过阳武知县,就是张良〈后来是汉朝刘邦的谋士〉顾大力士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未遂的那个县。
柴立本在河南做官二十多年,官至五品,御赐同知府。
关中书院门当时河南的总督是甘肃武威牛鉴。牛鉴〈~〉,字镜堂,号雪樵,清道光两江总督。柴家墕村大西房门头上那块《和中通理》大匾出自牛鉴手笔。柴立本与牛鉴至交,是牛鉴的得意门生,牛鉴落难下狱,柴立本曾救过他,想方设法把牛鉴的上书转到皇帝手里。牛鉴翻案平反后,清政府派他去治理黄河,于是就举荐柴立本总领河南治黄工程,又将其兄柴树本调来河南做他的文笔师爷,协力完成工程任务。为使地方官员臣服,牛鉴准用他的仪仗助威,仪仗队员由柴立本调遣。
院家峁村柴芬四合院影壁福字治黄工程浩大,任务艰巨,柴立本经过细致慎密的调研和实地勘测,确定了治理方案,选在枯水季节动工,购置府谷的羊毛口袋与中原地方产的麻袋,在里面装满沙子,扎紧口子,作为治黄工程的原材料,大量堆积,备用于新筑河堤,最终使泛滥的洪水归道。每日有十数万民工参与筑堤,收工时每人在笸箩内抓一把铜钱作为当日工资,激发了民工们的积极性,治黄工程提前竣工,并达到预期要求,一时朝野震惊。皇帝龙颜大悦,命朝廷在太康县衙大摆国宴庆功,柴立本知府出了名。
苍贺峁兴庄则柴立夲刚到河南做官时,当地的一些刁民讼棍要试验新来的县官是否厉害,不惜以身试法。柴立本对这种人严惩不贷,用裢架重打这些不法之徒!裢架是府谷农村秋天打场用的一种工具,能把糜谷的秕子打下来,打在人身上的滋味可想而知。刁民被打得疼痛难忍,便问:“大老爷这是什么刑具”?答曰:“转芯板子”。后来这种人就再也不敢蛮横放肆了。
院家峁村柴立本在河南做官正值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规定凡贩运大烟者必须就地正法。柴立本对鸦片深恶痛绝,是禁烟派。
桑元梁烽火台〈墩〉有一武装贩运团伙,把大烟做成人体形状,装在棺材内用人抬着招摇过市,企图蒙哄过关,柴立本命令衙役扣押了这些人。他们做贼心虚,寻找各种理由不让开棺验尸,于是双方订立字据。画了押后,打开材盖一看,果然如真人尸体一般,柴立本略显惊慌,以为搞错。文笔师爷柴树本见状,急命在场衙役用烧红火柱烫棺材内的死人,大烟味道霎时散了出来。这些人赶紧逃命,柴立本抓了两个头目,活钉城门示众。但他们并不甘心,过了不久又组织了规模更大的武装力量袭击该县报仇,柴立本弃官而逃。武装团伙并不罢休,继续搜捕。柴立本骑着一匹青马行至岔路口时,不知该走哪条路。于是下来给青马叩了一头,让马救命,那马顿时昂起头顺着大道飞奔而去,小路拦截的敌人扑了个空,柴立本免遭灾难。这青马立了大功,回到柴家墕村里后再没有使用,任其在农田里吃,直至老死,最后埋在了一个叫羊脊梁的地方。
柴家墕桥儿沟关帝庙柴立本回到柴家墕后再没有出去做官,原因是自己深知官场的险恶,而河南的那伙武装集团扬言要报仇。于是柴立本在村内修城墙,筑城门,还在村子附近建立了土寨子。城门洞上的大门扇是四寸厚的木板,又钉了铁条,刀枪莫入。寨子地形独特,四面环绝,打高墙开地道,石砌大门,一径南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购置了抬枪、土炮,组织了村勇,发给刀枪,加紧训练,严阵以待。又雇佣了三个保镖〈以后减至一个〉。这些保镖都是武林高手,跟随柴立本多年,平时白天睡觉晚上巡逻,在柴家大院的房屋上飞檐走壁如履平地。一次护送骡驮队伍外出,他跟在后面,忽听前面有土匪拦道掠抢,立时就去查看,因山路狭窄,躲骡驮时不小心滑到山下,半山正好有一块大石头,他急中生智,脚踩石头腾飞而起,惊得土匪目瞪口呆,赶紧逃之夭夭。后来报仇的人听说柴立本防卫严密,且有高手相助没有敢来。
桑元梁烽火台〈墩〉修下的城墙、城门、土寨子对后来的防回乱起了震慑作用。清同治六年〈〉,回乱扰府,血洗了木瓜园堡,辖区内的柴家墕村反而安然无恙。置下的抬枪、土炮成了后来打冷雨的利器。每当雷声隆隆,黑云翻滚,有黄白雲出现的时候,村里的防炮组织立即派人登上城楼,开动抬枪土炮对着云头猛打,顷刻间打散云头,使村中的庄稼免遭冰雹袭击。与柴家墕地土相连的田庄则、桑元梁、阳坡、云家墕等村亦能沾光。
柴立本大院的砖雕柴立本在村里办了义仓,储存粮食赈济村中缺粮户,有借有还不收利息。举办义学,在村北桥儿沟办了学堂,买下学田,靠租米供给教师。吸收周围村子的小孩入学,柴姓免费,受到乡亲们的好评。在他的扶植下柴家墕出了不少人才,有黄埔生、抗大学员、教师、医生等。民国初期村学还在桥儿沟,以后搬到立本公放圣旨的大窑和大西房里,用的还是当年桥儿沟立本公置下的“黄櫈”。由于立本公的带动,使柴家墕村的读书人增多,文化功底显著提高。
柴家墕村在农业集体年代,村里每年正月办红火时,村内的文艺宣传队还能学演整版革命现代戏《沙家滨》、《智取威虎山》。演员的演技一般,但台词一字不漏,配上动听优美的二人台曲调,竟能吸引周围村子的群众结队前来观看。
柴家墕村挢儿沟大戏台柴立本喜爱书籍,收藏甚多。传柴立本回柴家墕驮书籍字画的骡驮子队伍,头到了村里,尾还在塔庙梁沟,约十五华里。他的藏书在那时确实比公家的多。抗战前,他的嫡孙柴叔平曾将收藏的二十四史捐赠给府谷县图书馆,年府谷解放时他的书被运到山西的也不少。所剩部分散落村内,绝大部分被毁,剩余的在文革中又被红卫兵付之一炬,甚为可惜。
柴立夲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他的主要著作《伯乐相马赋》,内容深邃,一般人看不懂,经柴瑞生、姬宝顺加标点符号断句后,载入《府谷诗词文库》。
柴家墕村寨子柴立本力学能文,擅长书法,为村内县里题词较多。为本村桥儿沟关帝庙的题词是“护国佑民”,为府谷街官井的题词是“飞花点石”,府谷新民张氏家中有一墨宝,正幅为八扇屏,上联“胸无蹊径心常坦”,下联“腹有诗书气自华”。上款题:“斐如大兄清属”,下款题:”稻邨柴立本”。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佛教史上著名诗僧,并名“寒拾”。行迹怪诞,言语非常。“寒拾”妙语连珠的对话,让人启迪快捷,受益匪浅。相传两人为文殊与普贤之化身。
府谷文庙立本公奉四哥渊本之命书写了寒山与拾得一段精妙对话的横幅与之,即:“寒山问拾得曰:世人谤我,欺我,妒我,笑我,轻我,害我,骗我,辱我,我将如何处之?拾得答曰:我只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理他,再过几年看他”。寓意以此为座右铭,兄弟之间要像寒山与拾得那样永远团结和谐。也折射出柴立本心胸宽旷、海纳百川的气质。柴立本的书法也流落到了县外,年府谷县书展有他的三幅手笔非柴氏所藏,内蒙古杭锦后旗大树湾乡海林村柴成林〈柴廉之子〉家有一幅立夲公手笔。巴彦淖尔盟柴占山家中也曾有一把柴立夲题字的扇子。并有典故:柴立夲到包头遇到困难,无奈,就在扇子上题写了“柴立本”三个字,坐在了一个茶馆里,须叟,有人看见题字,救助了他。
柴立本为四哥渊本写的条幅柴立本自己捐款领工修建府谷文庙,又与仁本修建了桑元梁村龙王庙。还修建了本村桥儿沟关帝庙、木瓜真武庙、庙沟门安山大庙、府谷十字街前桥圪卜戏台等。府谷文庙“万世师表“孔子大殿的中梁上有“总监修:钦加同知府原河南太康县知县柴立本”字样。桑元梁龙王庙内也发现有仁本、立本建庙的记载。柴仁本是一位贡生,与柴立本亲兄弟,一直管理着家中财务。分家时,所分到的财物字画等和柴立本一样多,后来修建了桑元梁缸房院。
文庙孔子大殿柴立本居官后,给了三叔父柴芬一大笔财产,柴芬在院家峁向一个姓院的人买了土地,修建了四合院。
柴立本书法柴渊本的长子柴悌因伤寒病逝,其妻秦氏在七七四十九天后,誓不再嫁,竟服大烟而死。秦氏是柴立本侄儿媳妇,为彰显秦氏贞烈贤孝,特向朝廷申请敕建牌楼一座,髙6至7米,门楼最上面是“敕建”二字的竖匾,前后分别是”亦孝亦烈”,”可感可风”的金字横匾。并做了甬道,直通柴芬庄院,对庄院进行了最后的完善,做了”福”字影壁,拱形大门洞上方的砖雕匾中写着”行吾素位”四个字,体现出柴立本身同平民恭谦自警的操守。高大宏伟的牌楼建成后,即成为院家峁村的标志性建筑,它与芲贺峁新庄则柴隆功德碑、桑元梁烽火台〈墩〉,柴家墕城门齐名。牌楼在文革中被拆毁,现仅剩石头基础。
当年柴立本住在村里时,府谷县新上任的县官一定要坐着桥子去拜访他,县上有什么大事也要请他商议。柴立本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一直很深,至今在街谈巷议中只要提起他,仍有说不完的话题。
注:
公元年6月1日写于府谷镇住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