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河套粮仓收获忙。这两天,五原县套海镇锦旗村万亩河滩水稻种植示范区内田野流金、机声轰鸣,数台大型收割机往来穿梭,将颗粒饱满的稻谷揽入“怀”中,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万亩河滩水稻种植示范区紧挨黄河防洪堤,土地为河滩盐碱地。以前这里只能种葵花,广种薄收,效益较差。今年,套海镇在河滩地开展了大破大立的土地整治工程,引进两家农业公司,扶持培育两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种植水稻1.4万亩,全程按照有机标准种植,还在稻田中试验投放了鱼苗、蟹苗,形成“鱼稻蟹共生”有机循环种养殖模式。套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宋培义说:“这里土地盐碱化严重、种植收入低。今年初我们实施土地整治工程,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引导农民科学种稻,每亩可产稻谷公斤左右,在治理耕地盐碱化的同时将逐步带动周边4个贫困村的村民实现产业脱贫。”据了解,巴彦淖尔市近几年通过试验、示范和小面积推广,在盐碱化较重地区利用现代科技种植水稻,种植面积已由年的多亩增至今年的5.6万亩,主要分布在沿黄河的五原县、临河区、乌拉特前旗、磴口县,平均亩纯收入提高至元。“塞外粮仓”巴彦淖尔市现有耕地万亩,黄河水自流灌溉,小麦、玉米、葵花、瓜果蔬菜是其传统优势农作物。近年来,该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优势,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天赋河套”品牌为引领,加快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扩大特色种植规模,增加订单种植品种,“塞外粮仓”产能不断扩容。在传统优势农作物基础上,巴彦淖尔市瞄准市场需求,围绕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落实出口加工型番茄、脱水青红椒、南瓜籽、酒高粱、蒙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订单种植,引进试种水稻、花生、油菜籽、红薯等特色农作物,极大地丰富了河套“菜篮子”“米袋子”的花色品种,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秋时节,临河区狼山镇富义村德顺禾专业合作社中棚内绿意盎然,彩椒映红丰收的笑脸。村民穿梭在田间,采收、筛选、装车,将精挑细选的彩椒发往北京、四川、山东以及俄罗斯等国内外客户手中。该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亩,建起中棚座,主要种植订单彩椒。合作社与入社村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产品打开国内外市场,带领村民闯出了一条“抱团儿”致富新路。“我们的彩椒能从7月份一直采摘到10月底,亩均产量公斤,刨去人工、种苗、肥料等成本,每亩实现纯收入元。今年,首次签订国外订单,向俄罗斯出口了80多吨彩椒,客户反响特别好。”合作社的董事长岳鹏亮说。收获的季节,许多河套农民纷纷亮出自家种植特色经济作物的“成绩单”。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哈拉图嘎查红树莓种植户闫东彪说:“我家种了两棚占地面积1亩的红树莓,从7月份开园以来,周边来采摘红树莓的游客络绎不绝,可延续到10月份,卖不了的全部交售给村里的合作社,这1亩棚起码能收入1万多元,是大田作物收益的10倍。”从小面积试种到推广,目前哈拉图嘎查红树莓种植面积发展到多亩。农户们还在树莓地里套种了红薯、西瓜、大葱等经济作物,亩均可再增收元。杭锦后旗沙海镇农民王存喜是当地番茄种植大户,早早尝到了种植番茄带来的甜头。他乐呵呵地说:“我今年种了70多亩番茄,一亩能收7吨多,一吨番茄卖块钱,刨除开支算收成,起码能收入10多万,比种其他大田强多了”。巴彦淖尔市是全国重要的番茄种植加工出口基地,今年全市种植番茄面积20.29万亩。从8月份开始,23家加工企业收购番茄原料98万吨,加工番茄酱15.5万吨,形成稳定的种植、加工供销产业链,带动许多种植户增收致富。据乌拉特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祁海波介绍,目前,巴彦淖尔市已形成全球最密集的番茄生产加工企业布局区,现有13家备案番茄制品出口企业,年均出口量近7万吨,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巴彦淖尔市,以番茄酱为代表的主导农畜产品出口量已经蝉联内蒙古自治区十连冠,平均每分钟就有多元的农畜产品走出国门;我国每出口10桶番茄酱,就有6桶来自巴彦淖尔市。”祁海波颇为自豪地说。如今,巴彦淖尔市不仅小麦、向日葵、西瓜、甜瓜、番茄、青红椒等主导优势农作物种出名头,而且许多像火龙果、草莓、脆枣、石榴、红樱桃、香蕉树等南方果蔬植物也在各个设施农业园区落户,山药、水稻、花生等特色经济作物也开始规模化种植,现代农业的无穷魅力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尽情绽放。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继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