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曲墨封
字数:,阅读时间:约8分钟编者按:之前冷兵器研究所《薛仁贵惨败的大非川之战,唐蕃两百年战争之耻,到底发生了什么?》曾提及薛仁贵曾创造三箭定天山平定铁勒的伟业,这是大唐名将薛仁贵一生中最为人传唱的会战之一。然而,此战当中,唐军却又发生了1.4万骑倍道过大碛追击铁勒部众,受饥冻自相啖食,损失惨重的绝望场面。如果不考察地形与后勤,我们就不可能对此战有透彻的理解。本文就对此进行一下分析。
大唐平定铁勒之战的战前局势是:龙朔元年(年),先前对唐朝态度恭顺的回纥首领婆闰病死,其侄比粟毒嗣位后,转而采取对唐朝敌视的态度,率同罗、仆固等部南侵,威胁到阴山之麓的单于台(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北乌加河(古黄河)北岸)的燕然都护府。
▲主要活动在蒙古高原西部、北部的铁勒各部回纥为首的铁勒联盟的崛起,是唐太宗末年剿灭薛延陀汗国的结果。拥兵20万,雄踞漠北的薛延陀汗国之所以突然覆灭,即缘于唐帝国扶持其西部的回纥等各部背叛薛延陀,与薛延陀对抗,并在唐军讨伐时,有力地从最薄弱的腹心地带背刺了薛延陀汗国。由于薛延陀可汗拔灼被回纥人袭杀,导致薛延陀汗国指挥系统崩溃,面对唐军没能组织起有效抵抗。但在剿灭薛延陀一役中立下大功,又取代薛延陀称雄漠北的铁勒联盟,必然会想要挑战唐帝国的霸权。铁勒联盟的背叛,实际上是迟早的事情。▲两路发兵讨伐铁勒面对回纥叛乱的来势汹汹,唐高宗撤回了正在猛攻高句丽的大军,全力打击铁勒联盟。以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以都护刘审礼、将军薛仁贵为副;以鸿胪卿萧嗣业为仙萼道行军总管,将军孙仁师为副,率军前往进击。薛仁贵所谓三箭定天山,这里的天山并非新疆天山,而是蒙古国境内的戈壁阿尔泰山。有说法认为天山是杭爱山(燕然山),但燕然山位于大漠以北,而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之后,又越过大漠长驱到漠北,若天山是燕然山,道理上讲不通。从地理上推测,左路唐军是从关陇出发,越过大沙漠进击阿尔泰山北麓。萧嗣业率领的右路唐军是从高句丽撤回来的军队,从华北出发,沿着蒙古高原东部前进,试图打击铁勒联盟的侧后。▲内蒙古沙漠分布图左路军行军的路线,堪称一条绝路。这条路有多绝望呢?我们继续看地图。首先,要从河西走廊出发,沿着发源于祁连山深处的黑河前行,抵达居延海,或者从河套地区出发,这样才能抵达阿尔泰山南麓。黑河一路虽然要经过较长的距离,但毕竟路上还有水源,由河套出发则完全是在荒漠中前行,即使唐朝的内蒙古沙漠化程度不如今日,但这一地区牧草稀疏、多砂石戈壁的局面却是早就有了的。也就是说,仅仅行军到阿尔泰山,补给困难就是惊人的。而汉武帝后期李广利数次进军匈奴,都是走这一方向攻击蒙古高原中东部,也无怪转运之劳,会导致国库虚耗,天下户口减半了。不过,阿尔泰山南北麓地区由于高山融雪的缘故,还有一些水草。因此铁勒各部便在阿尔泰山北麓集结了十余万部众(包括家眷),阻挡唐军,不想让唐军得以进入蒙古高原腹地。▲阿尔泰山脉唐军在某个山口与铁勒军形成对峙。理论上唐军是没办法突破铁勒人的防御的。然而,游牧民族喜欢用勇士挑战的做法,给了唐军以突破口。史载“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薛仁贵连发三箭杀三人的骁勇表现,使得数十铁勒骑士纷纷投降,动摇了铁勒大军的士气。有说法认为射杀三人就让十几万铁勒大军投降,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应该是薛仁贵抓住铁勒人心神动摇的机会,以精骑穿过山口对铁勒人发起突击,撕裂了铁勒阵线,郑仁泰率领大军掩杀,铁勒人失去地利,合战不敌,才全军投降。军中作歌歌颂薛仁贵——“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三箭定天山随后,就发生了著名的薛仁贵坑杀降卒事件。但事实上,薛仁贵是不得已而为之。本来铁勒联盟只是个松散的同盟,如果这里受降,未尝不能借此进一步分化铁勒联盟。毕竟,据守天山的只是思结、多览葛等部,而最强的回纥部部众都在色楞格河一带。然而“仁泰不纳,虏其家以赏军,贼相率遁去”。主帅郑仁泰把降人当做俘虏看待,抓取降人家属赏军,已经投降的铁勒部众开始向北逃跑,试图与大漠以北的回纥等部会合。▲铁勒武士趁着铁勒人还没反应过来,还没有大规模逃跑,薛仁贵当机立断,控制住铁勒部众,进行了大规模的坑杀,十万男女就此被屠戮,虽然惨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然的话,让这十多万人全部逃回漠北,这仗就白打了。自此,阿尔泰山一带的铁勒人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然而,漠北的回纥部实力还完整。这时又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是翻越大漠进一步行军,还是见好就收?▲李广利败降匈奴之役继续行军的补给困难,可是要远大于从关陇到阿尔泰山脉。我们可以从李广利败降匈奴之役的作战图来看今蒙古国南部大漠的广袤。从阿尔泰山北麓出发抵达燕然山(今杭爱山),才能走出沙漠,期间沿蒲奴水(今蒙古国西南之翁金河)而行,距离达km左右。事实上,唐朝是缺乏在这一地区独力作战的经验的。之前唐灭薛延陀的时候,主要从蒙古高原东部发起进攻,而西线的作战主要是由回纥为首的铁勒联盟负责的。后来薛延陀余众叛乱,也是依靠铁勒联盟的兵力讨平。▲灭亡薛延陀汗国的过程中铁勒联盟出了很大力而现在铁勒联盟作乱,也就意味着唐军必须独力穿越大漠。而此前在穿越内蒙古西部荒漠的过程中,粮草已经大量消耗了。郑仁泰和薛仁贵都明白,继续深入大漠,是有巨大的风险的。当时唐朝的国力,尚比不上汉武帝时期的汉朝,补给队抵达阿尔泰山一带恐怕就是极限了。但是他们并不信任东路军,认为东路军无法完成打击回纥王庭的任务——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东路军的作战记录直接没有后文了,意味着虽然蒙古高原东部水草丰美,行军过程中可以缴获大量牲畜,但东路军仍然没能抵达燕然山以北,应该是半路上就吃光补给而返回了。平心而论,如果没有郑仁泰劫取铁勒人家眷赏军的事情,也许打到这一步就差不多了,将来可以借助阿尔泰山铁勒各部对付回纥人。但既然已经坑杀降人十余万,那只能不计代价,一不做二不休了。对于回程时补给可能断绝的情况,薛仁贵未必没有估计,但慈不掌兵,终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外蒙古南部的戈壁沙漠,面积达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八个河南省于是唐军大部分都带着少量补给返回,只挑选了一万四千轻骑,带着补给品穿越大漠而去,踏上“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征途。大漠黄沙,残阳胜血,鼓角声声已被悲壮所充斥。之前虽然有少量铁勒人带着牛羊逃走,但他们需要赶着牛羊移动,行动迟缓。也就意味着唐军轻骑队虽少,但全速行军,能够在铁勒败兵之前抵达杭爱山,进攻回纥人的腹心。薛仁贵率领数千精骑行军在最前。由于不清楚阿尔泰山一线的铁勒军已经覆灭,回纥人对唐军的到来毫无防备,被薛仁贵打得大败,“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抓获回纥叶护三人,杀伤、逼降不计其数。▲色楞格河位于蒙古高原中北部,著名的和林城,即原来回纥的都城,即位于色楞格河畔
然而,回纥首领比粟毒却成为了漏网之鱼,可以说这次斩首行动并没有完全成功。因此更多的漠北回纥部众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在比粟毒的率领下向四面八方逃散。等到郑仁泰领着主力抵达色楞格河流域,已经抓不到任何敌人,也就没能得到返程所需要的牲畜作为粮草。虽然薛仁贵所部数千人获得了牲畜充饥,得以全师而还,薛仁贵还抓住了叶护三兄弟作为俘虏,又纳了抓获的铁勒女人为妾,还收了许多漠北铁勒人所赠送的贿赂,因此事后遭到有关官员弹劾(有人认为薛仁贵是故意表现得贪财好色来自污,以免遭到唐高宗猜忌)。但郑仁泰所部没能得到粮草,结果就是“粮尽还。人饥相食,比入塞,余兵才二十之一”,损失达近万人(可能损失比例有所夸大),可谓惨烈之极了。然而这一战终究是对铁勒联盟造成了重创。次年,即龙朔二年(年),契苾何力受命安抚已经被打残的铁勒联盟,契苾何力只是挑选五百名精锐骑兵,亲自率领进入铁勒九姓之中,晓谕告诫他们,就使得铁勒各部协助唐军诛杀顽固派叶护、特勤等二百人,向唐帝国投降,自此不为边患。若非已经被重创且破胆,焉能如此?▲契苾何力有人将郑仁泰所部骑兵返程乏粮,自相杀食的责任归于薛仁贵。然而唐高宗战前任命鸿胪卿萧嗣业为仙萼道行军总管,仙萼河即色楞格河,也就是说郑仁泰、薛仁贵这一路本来只要对付阿尔泰山的铁勒军,而打击回纥本部的主力本来是要交给萧嗣业的东路军的。结果东路军甚至没能抵达战场,西路军为了完成东路军的任务,则付出了如此惨烈的代价,我们有什么理由指责薛仁贵作战不力呢?在讨伐铁勒一役中,薛仁贵虽然不是主帅,却实质上立下绝大部分的功劳,堪称有灭国之功。唐高宗显然也知道这点,所以不但不惩处薛仁贵,还在灭高句丽之役中予以重用。而薛仁贵再次以偏师包揽了大部分的战功,详见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要没薛仁贵这个全场MVP,高句丽灭国之战,险些酿成大唐萨尔浒!》。而被某些说法认为是平定铁勒关键人物的契苾何力,在灭高句丽之战中冒险轻进,险些酿下覆军大祸,足见契苾何力的军事能力实际上远在薛仁贵之下了。然而,那些在返程路上,杀马为粮,乃至自相杀食,饿毙沙漠之中的战士,哪怕只是历史中微不足道的尘埃,终究也是让人叹息的。然而,这就是战争,残酷到没有任何道理可讲。在此,笔者用李太白的一首诗结束本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曲墨封,任何媒体或者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