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疾病恢复的介绍 http://pf.39.net/bdfyy/zjft/190425/7090344.html

东岳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位于北京市区东部朝阳区朝阳门外神路街。东岳庙,占地约6万平方米,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始建于元延六年(),由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和其弟子吴全节募资兴建。至治三年()完工,赐名东岳仁圣宫,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

文物保护

东岳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区东部朝阳区朝阳门外神路街。

东岳庙,占地约6万平方米,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始建于元延六年(),由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和其弟子吴全节募资兴建。至治三年()完工,赐名东岳仁圣宫,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清道光年间扩建。

坐北朝南

东岳庙,坐北朝南,由正院、东院、西院三部分组成。正门前有高大雄伟的三洞七幢琉璃牌楼。正院建筑主要有山门、戟门(又称瞻岱门、龙虎门)、岱宗宝殿(又名仁圣宫)、育德殿、玉皇殿。进戟门始自左右再向北环绕的庑殿为地狱七十六司殿。

再向北左有广嗣殿、太子殿,右有阜财殿、太子殿。岱宗宝殿左右有三茅真君祠堂、吴金节祠堂、张留孙祠堂、山府君祠堂、蒿里丈人祠堂等。最后为后罩楼。东院原为花园,西院为规制不一的小型殿宇,多为民间善会修建。东岳庙虽经重修,但其主体建筑仍保持元代风格,庙内以神像、石碑、楹联众多而享誉海内外,赵孟书\张天师神道碑(俗称道教碑)即存于庙中。

对外开放

东岳庙,正院已修葺一新,辟为北京民俗博物馆,如今,于年5月3日,在党和政府的推动及支持下,北京东岳庙作为道教活动场所正式登记开放。

历史沿革

张留孙本为江西龙虎山上清宫道士。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年),他随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到大都朝觐。不久,张宗演回到江西,留张留孙在北京作为天师代表。

由于张留孙治疗太子和皇后的疾病有功,很快就得到了元世祖的宠信。世祖在京城建崇真宫供张留孙居住。至元十五年(年),元世祖封张留孙为玄教宗师,授道教都提点,赐银印。大德年间,元成宗加封张留孙为玄教大宗师,同知集贤院道教事。武宗及仁宗出生,都由张留孙取名。可见元朝皇帝对张留孙的宠信之至。

主要史记

庙在朝阳门外二里,元延佑中建,以祀东岳天齐仁圣帝。殿宇廓然,而士女瞻礼者,月朔望日晨至,左右门无闲阈,座前拜席为燠,化楮钱罏,火相及,无暂熄。帝像巍巍然,有帝王之度,其侍从像,乃若忧深思远者,相传元昭文馆学士艺元手制也。

元,宝坻人,初为黄冠,师事青州杞道录,得其塑土范金抟换像法。抟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成像云。始元欲作侍臣像,久之未措手,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征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今礼像者,仰瞻周视,一一叹异焉。元仁宗尝敕元,非有旨,不许为人造他神像也。

殿前丰碑三:赵孟楷书一,孟弟世延楷书一,虞集隶书一。正统中,益拓其宇,两庑设地狱七十二司。后设帝妃行宫,宫中侍者十百,或身乳保领儿婴以嬉,或治具,妃将膳,奉匜栉为妃装,纤纤缝裳,司妃之六服也。宫二浴盆,受水数十石,道士赞洗目,无目诸疾,入者辄洗。帝妃前悬一金钱,道士赞中者得子,入者辄投以钱,不中不止,中者喜,益不止,磬所携以出。三月廿八日帝诞辰,都人陈鼓乐、旌帜、楼阁、亭彩,导仁圣帝游。帝之游所经,妇女满楼,士商满坊肆,行者满路,骈观之。帝游聿归,导者取醉松林,晚乃归。

张留孙晚年见大都未有泰山神东岳大帝之庙,遂发愿筹资兴建。延祐六年(年),张留孙在齐化门(即今朝阳门)外买好了地,但还没来得及兴建庙宇,便去世了。嗣宗师吴全节继承师志,于至治二年(年)春建成了大殿及大门,次年又建东西两庑,塑了神像,朝廷赐名“东岳仁圣宫”。泰定二年(年),鲁国大长公主捐资兴修建后殿,作为东岳大帝的寝宫。

玄教在元朝,因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而盛极一时。但随着元朝的灭亡,玄教也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明朝只承认龙虎山正一天师道,不承认玄教大宗师,玄教遂自行消亡。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将南京朝天宫的清微派道士禹贵黉委任为北京东岳庙住持,从此北京东岳庙的法派就不再是玄教,而是清微派了。(清微派是兴起于宋朝时候的一个道教派别。)

明英宗正统十二年(年),对东岳庙进行了修葺,英宗亲自撰写了《御制东岳庙碑》。此后,明、清两代先后多次对东岳庙进行了维修和扩建。

东岳庙的清微道士从明朝一直传承到民国时期,先后传承了二十三代。解放后,东岳庙改作他用,道士被遣散。20世纪80年代,朝阳区成立了“东岳庙腾退修复领导小组”。90年代,朝阳区出资万元对东岳庙进行了修缮。年,国务院将东岳庙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6月,北京东岳庙管理处暨北京民俗博物馆正式成立。,恢复了传统的东岳庙庙会。庙会一经恢复,这座建于元代的古观,便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叫绝的古建、楹联、碑刻等而离誉京城,名扬四海。

主殿岱岳殿

殿内供奉着幽冥世界的最高主宰泰山神东岳大帝。东岳大帝的祖庭在泰山岱庙,北京东岳庙乃是其行宫。泰山在古代被视为距天最近的地方,与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故自秦始皇起便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的圣地。但在民间,自东汉以来,即流传着泰山为治鬼之所的说法,认为人死归土,都要到这里接受审判。泰山脚下的蒿里山、梁父山,便成了招人魂魄的幽冥地府,泰山神则被奉为冥界之王。

民间传说

人们传说,东岳大帝统领下的幽冥地府,有七十六个办事机构,称为七十六司。各司皆有神主,俗称判官。北京东岳庙塑有七十六司神像,但因殿堂不足,有的殿只好让两个司合署办公,故七十六司共占用殿堂六十八间。过去,七十六司殿堂前都挂有白底黑字的楹联,内容既是对各殿司神职能的诠释,也是中国人善恶报应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们或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或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或意蕴深长,寓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七十六司的设置,是以人世政治加诸鬼神,宣扬的是仁民爱物、忠君孝亲的传统伦理。

研究价值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于年先后两次到东岳庙,研究七十六司,并发表了两篇研究文章。后又不断有中外学者赴东岳庙进行调查研究,以探讨中国人关于冥府的各种传说及老北京的旧风俗。

东岳庙的特色,东岳庙素以“三多”著称于世。即神像多、碑刻多、楹联匾额多。

神像多

东岳庙除塑有东岳大帝和七十六司神像外,还供奉有其他众多的神灵仙真。据称,东岳庙曾供有三千尊神,号称神像最全。据年北平社会局对东岳庙的神像进行统计,那时尚有神像尊。东岳庙的神像中,既有天界至尊玉皇大帝、科举之神文昌帝君、伏魔大帝关圣帝君、荡魔天尊真武大帝、赐福赦罪解厄天地水三官大帝、众星之母斗姥元君等天界大神,又有保佑妇女儿童、赐子广嗣的碧霞元君、子孙娘娘,保佑人们发财的文武财神,赐给人们姻缘的月老,除瘟去疾的五瘟神、行医治病的药王、保护粮仓的仓神以及灶王爷等民俗之神,还有建筑业祖师爷鲁班、骡马驴行的祖师爷马王爷、梨园界的祖师爷喜神等各种行业之神。

碑刻多

东岳庙的另一大特色是碑刻数量众多,为京城各庙之冠。由于碑刻散落在正院、东廊、西廊、北院各处,且排列不甚规整,故历次统计数目都有所差异,民间甚至流传“东岳庙的碑数也数不清”的说法。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东岳庙的碑刻进行了拓制。北京文物研究所分别于年、年对东岳庙的碑刻进行了普查,将每块碑编号。文革期间,庙内碑刻遭到严重破坏。年底东岳庙交归朝阳区文化文化局收归时,完好树立的碑仅存18通。年重修东岳庙时,又发现了许多被埋在地下的石碑。中路正院共有石碑89通。而在历史上,有资料记载的碑刻就有通。最早的碑刻是元天历二年(年)的《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最晚的是民国三十一年(年)立于新鲁班殿前的鲁班会碑。

在众多碑刻中,最著名的就是由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撰写的《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俗称道教碑,号称镇庙之宝。赵孟喜好道教,与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吴全节交往甚密,曾奉旨为二人画像,悬挂在大都崇真宫中。至治二年,张留孙羽化,赵孟悲痛不已,不顾年老体衰,欣然奉诏撰写《张公碑》。洋洋两千余字,详细记述了张留孙平生之盛迹,赞美之意,溢于言表。数月后,赵孟也辞世而去。七年后,碑文刊刻立石。民国年间,每到春季,琉璃厂荣宝斋就要来搭棚立架,拓印碑文,在庙会上卖。年经专家鉴定,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东岳庙的碑刻中,数量最多的是香会碑刻。在已知的通碑刻中,有通是由各类香会所立。东岳庙的香会是由各行各业人士所组成的为东岳庙庙会服务的团体。

楹联匾额多

各殿前均挂有楹联、匾额,集中体现了东岳信仰惩恶扬善的精髓。楹联多是东岳庙的一大特色景观。原来,庙内多数殿堂前都挂有白底黑字、小篆字体的楹联。它们既是对各殿各司神祇职能的诠释,也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在“善恶有报”的外衣下,楹联的内容折映出丰富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它们或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或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或意蕴悠长,蕴含哲理,文化内涵相当丰富。

正院各殿堂前的楹联均已恢复。文字由当代国内知名的书法家书写,真、草、篆、隶、行五体齐全,形同一个高水平的楹联书法展,不仅有助于观众理解楹联的文义,而且可以使人获得中国书法艺术的享受。

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的楹联“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已;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反映出根植在中国传统理念中的“善恶有报”观念。现挂于瞻岱门。

东岳庙的庙会由三月十五日开始,持续半个月,以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诞辰之日为最盛。庙会规模宏大,而东岳庙的道众最多不过十几人,因此筹办庙会,全仗各香会出钱出力。

香会名目繁多。有些香会以进献的主要祭品命名,如白纸会、献花会、路灯会、盘香会、净水会、供膳会、寿桃会;有些香会以在庙内的活动命名,如掸尘会、放生会、净炉会;还有些香会以供奉的神明命名,如鲁班会、马王会、精忠会(岳飞)、庆司会(供奉七十六司)。

在庙会前夕,诸香会都要在庙门和各街坊巷口张贴“报单”,也称“会启”,告知诸位会员及香客,作好准备。据清代的一份万善掸尘会报单所载,该会的活动安排是:庙会的前一天会众们斋戒沐浴,在三茅君殿前安坛设驾。夜里子时,即为诸神掸尘。第二天清晨,礼拜神灵,进献贡物。午间作素斋一桌。

从碑刻刊列的会众署名中,我们看到东岳庙香会成员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网罗了北京社会各个阶层。

东岳庙的各个香会,规模都较大,一般在二三百人以上,有的甚至达万人以上。其组织比较周密,香会的总负责人称作会首,下设副会首若干。正、副会首之下有“都管”,都管之下又设各种“把儿”,分司事务。如钱粮把、水把、神堂把等等。

东岳庙的庙会,除了有众多的香会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在东岳大帝诞辰日,要举行东岳大帝出巡的盛大庆典。出巡的意思是东岳大帝于这一天降临人间,走街串巷,监察下民,劝善惩恶。出巡时,东岳大帝圣像被放在八抬大轿内,由香客门抬着,队伍的前面有旌旗鼓乐导引,有凶神恶煞的判官,有披枷戴锁的“罪人”。紧跟在后面的是众香会,身穿彩衣,边走边演,气氛热烈。所经之处,观者如堵。出巡之后,香客们又把东岳大帝圣像抬回庙内大殿中,并给东岳大帝进献新的服饰,焚香后才算礼毕。然后人们在庙外茂密的长松绿柳之下,开怀畅饮,享受神人同乐的欢娱,直至天黑。

从众多的香会和东岳大帝出巡的盛况可以看出,自元代以来,东岳庙己成为凝聚北京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了解东岳庙及其各种香会,是了解老北京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界至尊泰山府君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

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在汉族民间和道教信仰中东岳大帝主管世间一切生物(植物、动物和人)出生大权的。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成为汉族民间宗教信仰之一。

中国汉族最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中,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并由此延伸出几项具体职能: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

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为“天齐王”,宋代晋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代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每年的农历三月廿八是东岳泰山神的生日,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来此焚香祭拜,以示庆贺。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孙,神灵之府也!”秦汉之前,古人认为泰山为“峻极之地”,是人与天相通的神地所在,对之特别崇拜畏敬,谓泰山之神即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是我国民众普遍信奉的神通广大的一位尊神,神之来历据东方朔撰《神异经》所言:盘古终世之时,其子名赫天氏。时有三皇代出,赫天乃人居一山,于此时代代相传,故其山后即名岱宗泰山。赫天有子前勃氏,骨勃子玄莫氏生二子,长名金轮王,次子少海氏。少海氏妻弥轮仙女。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入腹,觉而有娠。生二子,长回金蝉氏,后称东华帝君(东华大帝);次子金虹氏。后称东岳帝君(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是道教因袭民俗崇奉的泰山神。泰山古称东岳,自古受着人们的崇拜。其后,人们将其拟人化,给它取姓氏名讳,定婚配子女。汉代纬书称:“东方泰山君神,姓图名常龙。”《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七引张华《博物志》称泰山神有女,“嫁为西海之妇”。《魏书》卷五十二《段承根传》又称泰山神有子与段晖同学。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八更称东岳有子五人,“惟第三子,后唐封威权(或作“威雄”——引者注)大将军,本朝封炳灵侯。”特别重要的是:民间认为泰山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之地,泰山神是阴间鬼魂之最高主宰。此信仰盖起于西汉。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孙,主召人魂。”“东方万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长短”。近代于东汉墓出土的“镇墓券”中,亦有“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太山”,“生属长安,死属太山,死生异处,不得相防(妨)”之语。

金虹氏积德之初,因在长白山中佑民有功,伏羲氏时即被封为太岁,掌天仙六籍,遂以岁为姓,以崇为名,先被尊称为太华真人,弥轮夫人乃水一天尊之女。据说神农时,泰山神被赐天符都官,名号府君,后至尧、舜、禹、场周秦汉魏之世,也一直都在天都府君之位。

东岳指的是今山东省的泰山。东岳大帝就是泰山神。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称,东岳大帝是盘古氏九世苗裔金轮王少海氏与妻弥纶仙女所生之子,初名金虹氏。金虹氏有功在长白山中,至伏羲氏时封为太岁。至神农朝,赐天符都官,号名府君。汉明帝时,封为泰山元帅。唐武后垂拱二年(年),封东岳为「神岳天中王」。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年)又尊为「天齐君」。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年)加封「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年),诏封东岳天齐仁圣王,四年又尊为帝,称「东岳天齐仁圣帝」。对泰山神之祭祀和崇奉,自上古三代就有。三代民居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故天子「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其中五岳之长就是泰山,泰山被尊称为岱宗。

《风俗通义》引孔子语称,「封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七十有二」,当指王者功成封禅,以告天地的意思。汉魏以後,道教沿袭古制,奉祀东岳大帝。

太昊说

道经《洞渊集》云:“太昊为青帝,治东岱,主万物发生。”《枕中记》亦云:“太昊氏为青帝,治岱宗山;颛顼氏为黑帝,治太恒山;祝融氏为赤帝,治衡霍山;轩辕氏为黄帝,治嵩高山;金天氏为白帝,治华阴山。”

金虹氏说

《神异经》称:“昔盘古氏五世之苗裔曰赫天氏,赫天氏子曰胥勃氏,胥勃氏子曰玄英氏,玄英氏子曰金轮王。金轮王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弥轮仙女也。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觉而有娠,生二子,长曰金蝉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即东岳帝也。”《东岳大帝本纪》、《历代神仙通鉴》亦持此说。

据东方朔撰《神异经》所言:盘古终世之时,其子名赫天氏。时有三皇代出,赫天乃人居一山,于此时代代相传,故其山后即名岱宗泰山。赫天有子前勃氏,骨勃子玄莫氏生二子,长名金轮王,次子少海氏。少海氏妻弥轮仙女。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入腹,觉而有娠。生二子,长回金蝉氏,后称东华帝君;次子金虹氏,后称东岳帝君。

盘古化身说

《述异记》言:“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秦汉间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五运历年记》也称:“首生盘古,垂死化身……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

天帝之孙说

《孝经援神契》谓:“泰山,一曰天孙,言天帝之孙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也说,泰山“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孙,神灵之府也。”

相关记载

根据汉族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并由此延伸出几项具体职能: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

秦汉以来,泰山神的影响逐渐渗透社会各阶层,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于是泰山神作为阴阳交代,万物之始的神灵,在保国安民、太平长寿的基础上引伸为可以召人魂魄、统摄鬼魂的冥间之主。随着泰山神影响的扩大,其信仰向四周扩散开来,在全国各地几乎都建有规模不等的东岳庙,反映了泰山神--东岳大帝在中国传统宗教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为“天齐王”,宋代晋为“仁圣天齐王”、“天齐仁圣帝”,元代加封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代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泰山神的生日,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来此焚香祭拜,以示庆贺。

岱庙,是泰山神的庙,是全国各地东岳庙的祖庙。它是封建社会中供奉泰山神.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现岱庙天贶殿内供奉东岳泰山之神。

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泰山君、五岳君,排于玉清元宫之第二位,冠五岳之首。相传为盘古王的第五代孙,它掌握人们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贵贱和官职,是万物之始成地。自战国至汉代,泰山始终是君主告成于天的封禅圣地。

自从把东岳大帝人间官府化以后说他是主宰地曹18层地狱及世人生死贵贱,已是帝制一级。因此,道家认为它设置了72司,分别负责管理各项事务,犹如今天的“部、委、办”。宋末年间修建的北京东岳庙,是当时北京有名的大庙之一,庙的东西两廊下,就修建有72司,如“速报司”、“福寿司”等,包拯和岳飞等是他的“司长”。

东岳大帝在全国各地都有庙宇,其中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湖北·湖南·河北·江苏·以及南方沿海地带较多,一般东岳大帝塑像都是和帝王一样造型,一般造型都是头戴紫金冠(类似于玉皇大帝一样的帽子),手拿笏板(上面描绘又七星连珠的图案),身穿黄色龙袍服装,上面绘制有龙腾·七彩云·潮水等图案,威风凛凛,居高临下的造型一般在庙殿中央,身边一般配有伺候人员塑像,分别为金童玉女,两边站班神像也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手执宝剑和银枪。

话说东岳大帝为泰山爷(泰山府君),他掌管着天下路诸神,是阴曹地府十殿阎君和十八层地狱的主宰者,有些地方人们死了之后还要去东岳面点名一说(意思是去阴曹地府报名一样)。

典故

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一直都认为泰山是管辖鬼魂的地方。《三国志·管铬传》记有管路和兄弟所言:“但恐至泰山治鬼,不得治生人。”《后汉书·乌桓传》》说:其俗谓人死,则神游赤山,如中国人死者魂归岱山。”《后汉书·方技传》则载:“许峻自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泰山请命。”刘恢鹏五官中郎将诗》云。“常恐游岱宗,不复见故人。”应球百一诗云:“年命在桑榆,东岳与我期。”《古乐府》亦有诗曰:“齐度游四方,各系泰山录。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

《三教搜神大全》则说:“汉明帝时,封泰山神为泰山元帅,掌人间居民贵贱高下之分,禄科长短之事,十八地狱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所以《岱史》引道经言:“五岳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属。岱(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主世界人民官职、生死、贵贱等事。”《风俗通义·正失》亦载:“岱宗上有金崔玉策,能知人年寿修短。”《五岳记》则称“东岳泰山神天齐王,领他官仙女九万人。”

东岳大帝

泰山治鬼魂之说,汉魏间已经盛行。但《日知录》说:“考泰山之故,仙论起于周末,鬼论起于汉末。”这种结论一定是有所据的。《茶香室丛钞》引《封禅书》内容,终于将神仙、鬼魂统一于泰山神的管辖之下:“泰山有天主地主之词,其义即缘封禅而起。王者于此报天放有天主打,王者于此报地,故有地主调。死者魂归泰山,即归于地主耳。”这使泰山神终于有了双重的神性职能。

我国历史上的历代帝王,从秦始皇到清乾隆帝,都曾接撞到泰山进行过封禅祭扫活动。所谓泰山封禅,据《茶香室丛钞》引《史记正义》云:“泰山上筑上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日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神道属天,王者即封泰山以报天,则泰山有神道矣。鬼道属地,王者既禅泰山下小山,如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诸山以报地,则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请山有鬼道矣。”这种官拜泰山的历史十分悠久。

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前二年(前),就率群臣东封泰山,在岱顶刻石颂德而归。始皇逝世次年(前),其少子胡亥即效法乃父再登泰山,并在始皇帝刻石之碑阴,又到其诏书,极力颂扬始皇创世立业之功德。这种隆重的封禅仪式的目的,就是告成于天,借泰山向天下夸耀自己的事业中文治武功的功业。但有唐以来的封禅泰山,给泰山加以至尊至贵的尊号,则有借泰山之威势而求庇佑之念意。

据文献记载,武后垂拱二年()七月初一日封东岳为“‘神岳天中王”;万岁通天元年()四月初一日又尊封为“天齐君”。唐开元十三年()玄宗皇帝加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十五日,沼封为“东岳天齐仁圣王”。祥符四年()加封尊号为“东岳天齐仁圣帝”。元世祖、明太祖对泰山之神,也都相继敕赠了较高的封号以荣神之威势。

在山东泰山脚下泰安市,有专门祭把东岳大帝的场所“岱庙”。

东岳大帝本来只是在岱泰山受祭扫,由于历帝王推崇封禅,全国各地礼敬东岳大帝亦蔚然成风。旧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大帝的神诞,庙观中祭把,祝祷的活动十分隆重,其香火之旺盛,几遍于全国各地。

炳灵公传说是东岳大帝的第三子,唐以前传为恶人形象,骑从华丽,忏若峰王,“鲁人畏敬,过于天齐”。后唐长兴中,明宗皇帝不豫,泰山僧进药,小康,应增之请,封泰山郎为“威雄将军”。宋大中祥符七年,沼封为“炳灵公”。后来吴地有以炳灵公为火神之祖者。四川大足舒成岩有宋代的道教造像数龛,其中就供奉有东岳大帝,淑明皇后和炳灵太子的神像,镌刻十分精美。

圣诞: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纪念东岳大帝的诞辰。

自宋朝始,每年此时立泰山庙会,以祭东岳大帝。地点在东岳庙即岱庙。除祭祈活动外,增加了经济活动,服务于八方朝拜者。东岳大帝是汉族民间中主管世间一切生物(植物、动物和人)出生大权的。纪念他的目的是祈求他在人死后早放灵魂,投生转世。游行时除抬东岳大帝塑像外,还用人装扮成各种传说中的鬼神形象,组成宗教游行队伍,到大街小巷游行。善男信女向游行队伍烧纸钱、点香烛、叩头,以祈求大帝保佑冥间亲属免受折磨。泰山以外,以北京东岳庙最为著名,是元明清朝廷举行祭岱仪式的场所。

明田汝成《熙朝乐事》云:“三月二十八日,俗传为东岳齐天圣帝生辰,杭州行宫凡五处,而在吴山上者最盛。士女答赛拈香,或奠献花果,或诵经上寿,或枷锁伏罪。钟鼓法音,嘈振竟日。”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七云:“(顺天府宛平县)城东有古庙,祀东岳神,规模宏广,神像华丽。国朝岁时敕修。

编有庙户守之。三月二十八日,俗呼为(神)降生之辰,设有国醮,费几百金。汉族民间每年各随其地预集近邻为香会,月敛钱若干,掌之会头。至是盛设鼓乐幡幢,头戴方寸纸,名甲马,群迎以往,妇女会亦如之。是日行者塞路,呼声振地。甚有一步一拜者,曰拜香庙。”清顾铁卿《清嘉录》卷三云:“(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天齐仁圣帝诞辰。

以前各地皆有东岳庙,大都以道士奉祀香火。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生日。该日,各地皆于庙中举行盛大庆典。明田汝成《熙朝乐事》云:“三月二十八日,俗传为东岳天齐圣帝生辰,杭州行宫凡五处,而在吴山上者最盛。士女答赛拈香,或奠献花果,或诵经上寿,或枷锁伏罪。钟鼓法音,嘈振竟日。”AH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七云:“(顺天府宛平县)城东有古庙,祀东岳神,规模宏广,神像华丽。国朝岁时敕修,编有庙户守之。三月二十八日,俗呼为(神)降生之辰,设有国醮,费几百金。民间每年各随其地预集近邻为香会,月敛钱若干,掌之会头。至是盛设鼓乐幡幢,头戴方寸纸,名甲马,群迎以往,妇女会亦如之。是日行者塞路,呼佛声振地。甚有一步一拜者,曰拜香庙。”

清顾铁卿《清嘉录》卷三云:“(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天齐仁圣帝诞辰。城中玄妙观有东岳帝殿。俗谓神权天下人民死生,故酬答尤虔。或子为父母病危,而焚疏假年,谓之‘借寿’,或病中语言颠倒,令人殿前关魂,谓之‘请喜’。祈恩还愿,终岁络绎。至诞日为尤盛。虽屯隅僻壤,多有其祠宇。在娄门外者,龙墩各屯人,赛会于庙,张灯演剧,百戏竞陈,游观若狂。……俗以诞日前进香者,乡人居多,呼为草鞋香。”

东岳大帝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太一混元之炁,虚空无极之尊。禀日月之元精,初成胎息;受乾坤之正炁,乃赋真形。膺上皇荣赐,作五岳纲维。判死书生,削灾退厄。轮回造化,天地宽厚。大悲大愿,至圣至慈。掌管人道,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太灵苍广,司命真君,威权自在天尊。

东岳大帝宝诰

志心皈命礼

赫赫玄英之祖,金轮少海之宗。弥仙母梦日光生,紫府圣人东华弟。昔建功於长白,始受封於羲皇。初号泰华真人,汉明泰山元帅。唐会崇恩圣帝,圣朝敕字上主。位镇坤维,功参乾造。仁以德仁,回阳手於掌上。圣心益圣,丽日月於天中。五岳称赞於东方,三界独尊於中界。仰奉行於大道,俯纠察於阴司。掌人间善恶之权,握天下死生之柄。惩奸恶而狱分三十六署,司吉凶而案判七十二曹,行善者注生天堂,沉迷者寻声救度。示慈尊垂慈之相,开众生生化之门。福与天齐,功高无量,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中界至尊、东岳圣帝、慈光救苦威权自在天尊。

志心称念威权自在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东岳大帝

相关典故

泰山神,又称东岳大帝、东岳泰山之神,是道教中的重要山神。泰山神源于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道教产生后,纳入道教神祇系列。晋张华《博物志》:“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之孙也。主召人魂,

东方万物之始,故知人生命之长短。”道教认为,泰山神“主管人间贵贱尊卑之数,生死修短之权”,“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生主死,百鬼之主帅也”。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年)封禅泰山,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年)东封泰山时,封“仁圣天齐王”,大中祥符四年(年)封“天齐仁圣帝”。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年)封“天齐大生仁圣帝”。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均先在岱庙礼拜泰山神,泰山神地位越来越高。清康熙帝、乾隆帝礼泰山神时,行三献典礼。元代之后,祭祀泰山神多由皇帝遣官致祭。辛亥革命后,此制遂废。明清后,《神异经》中的金虹氏后说载入《道经》。

始建于元至治元年(),落成于泰定二年()。主祀东岳大帝。因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封东岳神为天齐大生仁皇帝,故以名庙。元虞集《东岳仁圣宫碑》记述其创建始末,曰:“延祐(~)中,故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留孙,买地于大都齐化门外,规以为宫,奉祀东岳天齐仁圣帝。……方鸠工,而留孙殁(按:其徒吴全节继之),……至治壬戌(),作大殿,作大门。殿以祀东岳大生仁元圣帝,前作露台以设乐,门有卫神。

明年,作东西庑。东西庑之间,特起如殿者四,以奉其佐神之尊贵者。列庑如官舍,各有职掌,皆肖人而位之。筑馆于东,以居奉祠之士,总名之曰东岳仁圣宫。……泰定乙丑(),鲁国大长公主……出私钱巨万,俾作神寝,象帝与其妃夫人女果侍之容。天历建元(),今皇帝(文宗)既即大位,……乃赐神寝名曰昭德殿云。”①当时在北方的正一道,除其首脑机关所在地之大都崇真万寿宫外,以此宫之规模为最大。

明正统十二年(),“益拓其宇,两庑设地狱七十二司,后设帝妃行宫。宫中侍者十百,或身乳保领儿婴以嬉,或治具,妃将膳,奉匜栉为妃装”。②据明英宗御制碑记,前殿名岱岳,后殿名育德。③明万历三年()和二十年,又两次修葺、增建。万历三年张居正代撰之《敕修东岳庙碑》云:

“百余年来,庙濅颓圮,圣母慈圣皇太后捐膏沐资若干,皇上亦出帑储若干,工始于万历乙亥()八月,周岁而落成。”④万历二十年赵志皋代撰之《敕修东岳庙记》云:“都城朝阳门外里许,有东岳庙,正统(~)中敕建,英宗皇帝御制碑在焉。越百余年,而我皇上(神宗)以圣母……旨拓新之,惟时万历丙子()。

迄今壬辰(),又十七年矣,皇上……复出帑储,……缮葺藻饰,更于寝殿左右作配殿,……赐额曰宏仁锡福。经始于二月二十六日,落成于次年三月十一日。”⑤清康熙三十七年(),东岳庙毁于火,只存左右道院,三十九年重建,乾隆二十六年()复加修葺。康熙《御制东岳庙碑》曰:“京师朝阳门外,向有东岳庙,自元明迄今,历有年所。康熙三十七年,居民不戒而毁于火。其明年,朕发广善库金(重修),……经始于三十九年三月,讫工于四十一年六月。”⑥乾隆《御制东岳庙重修落成碑记》云:“乾隆辛巳()嘉平之望,重葺朝阳门外东西庙蒇工”。

⑦东岳庙为清代道教管理机关道录司所在地,其各代住持世袭为道录司官,统辖京师各宫观。故该庙得到历朝维修,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殿堂建筑尚称完好。有人在当时曾对东岳庙作过调查,所记建筑规制如下:中轴线上设大门,左右钟鼓楼、碑楼,后为主殿岱岳殿、育德堂,东西两边有:斗姆殿,文昌殿、玉皇阁、娘娘殿、关帝殿、真武殿,灵官殿、药王殿等,规模是很大的。其西间火神殿之东西配殿有灵济先祠,内祀本庙开山张(留孙)、吴(全节)二祖师,及明清两代诸方丈。在张、吴二神主牌后,有一牌位书“清微派第一代始祖明故朝天宫道录同右玄义禹祖讳贵黉之霞灵”,下为“皇清羽化清微派第四代讳守谊刘公霞灵之位”(缺第二、三代),此后按代列祀,至第二十一代止。⑧证明清代主持道录司者为清微派道士,该庙自然成为清代清微派之祖庭。

张宗师始创

北京东岳庙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宫观。该庙宇经过近年历史的云烟,依然保持着昔日巍峨壮观的风采。据称在新中国成立前,东岳庙就失去了道士的踪影。当时间又过了60个年头,在国家各项事业迅速发展态势的催化下,年1月14日,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将道教请回了东岳庙,5月3日,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中国道教协会、北京市委、市政府,朝阳区委、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单位的领导齐聚东岳庙,为刚成立不久的北京东岳庙庙务民主管理委员会颁发了道教的《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使这座古老的道教庙宇,在新时代恢复了原有的道教场所功能。

袁道长延续

袁道长是新中国成立后东岳庙的首任住持。袁道长年轻时在江苏茅山入道,上世纪80年代被选送中国道教学院学习,在中国道教协会长期从事教务工作。袁道长说,张宗师是北京东岳庙的开山始祖,名留孙,字汉师,生于年,羽化于年。张留孙是信州贵溪(即今江西鹰潭市境内)人,自幼从伯父学道江西龙虎山上清宫,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是张宗演弟子。元至元十三年(年),元世祖忽必烈召36代天师张宗演赴朝,张留孙从行。张宗演离京后,张留孙被元世祖留于京城作为天师代表。

由于张留孙治疗太子和皇后的疾病有功,很快就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宠信。元世祖在京城建崇真宫供张留孙居住,封张留孙为玄教宗师,授道教都提点,赐银印,统领江北、淮东、淮西、荆襄道教事务。铁穆耳元成宗称帝,对张留孙更加赞赏。大德年间,元成宗铁穆耳加封张留孙为玄教大宗师。武宗及仁宗出生,都由张留孙取名。在张留孙地位日益显赫的同时,玄教也逐渐形成。他的门下聚集了高徒数十人,分别在崇真宫和江南各地大宫观担任道职,管理江南道教事务,从而构成一个比较庞大的道教派别。

泰山凌云苍穹,顶天立地,象征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精神,古往今来,中华子孙都崇拜泰山神圣东岳大帝。而对泰山神圣东岳大帝,张留孙更为崇敬!他已近70岁时,见元大都(今北京)未有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庙宇,遂自愿筹资兴建东岳庙。元仁宗执政的延祐六年(年),时已71岁的张留孙在齐化门(即今朝阳门)外买好了地,筹建东岳庙,但还没来得及兴建庙宇,他便羽化了。其徒弟吴全节接手建造。吴全节少时入江西龙虎山上清宫学道。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年),他随张留孙北上大都,成为张留孙的高足和助手,颇受元朝皇帝的重视。张留孙羽化后,吴全节承袭师职,制授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吴全节秉承师志,用6年时间建成了大殿、大门、东西两院,塑了神像。朝廷赐名“东岳仁圣宫”,并在其东配殿供有开山祖师张留孙的塑像。

重修扩建

清顺治八年(年)炳灵公殿重修。康熙三十七年(年)东岳庙因居民不慎而失火,次年(年)圣祖动用广善库金准备重修。三十九年(1年)三月开工,四十一年(年)六月完工。清乾隆二十五年(年)对庙内瓦件和油漆彩画进行全面修整,历时一年,于乾隆二十六年(年)十二月完工。

清道光十六年(年),东岳庙第十七代道士马宜麟出资修建东廊的春秋殿,将东廊与中院打通。重修西廊之斗姥殿、火祖殿,新建海神殿、仓神殿、在马道口(今金台路附近)设立了义园(公墓),重修了芳嘉园的三义庙,还在东岳庙内创办了义学,收容家境贫寒的子弟入学。至此,东岳庙的基本格局已经具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