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共圆小康之梦——年内蒙古脱贫攻坚述评

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里,年注定意义非凡。

这一年,内蒙古脱贫攻坚步履铿锵: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实施十项“清零达标”专项行动,统筹推进问题整改,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这一年,内蒙古脱贫攻坚捷报频传:实现14.1万贫困人口脱贫,剩余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圆满完成人脱贫、村出列的年度目标任务。20个申请摘帽旗县预计可实现全部退出。

积力之举则胜,众智所为则成。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用壮志如铁的决心、绣花功夫的用心和万夫一力的齐心交上了一份亮眼的脱贫攻坚成绩单。

靶向治疗,攻克贫困堡垒

到年稳定实现农村牧区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一场聚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集中歼灭战在我区打响——

切中要点,紧盯“不愁吃、不愁穿”。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既不擅自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随意降低标准、影响质量和成色,组织盟市、旗县全面开展了“两不愁三保障”排查摸底工作,有效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疏通堵点,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完成了所学校达标建设,建立了控辍保学动态数据库,实时监控贫困家庭儿童辍学失学情况。

直面痛点,聚力基本医疗有保障。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3亿元,完成所卫生室和个卫生院达标建设。目前,贫困患者救治比例达99.9%,25种大病患者救治率达99.9%。33万名贫困慢病患者享受签约服务。

攻克难点,确保住房安全有保障。排查发现需要危房改造的贫困户户人,目前全部完成改造任务。在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达康扶贫产业园,一栋栋日光温室在冬日里格外抢眼。两年前,贫困户兰国利一家从10公里外的深山沟搬迁到这里,分到了1栋大棚和48平方米的安置房,结束了吃水难、行路难的历史。兰国利一家不仅住上了有卫生间和暖气的房子,还种上了效益不错的大棚。

解非常之困,用非常之策。我区实施十项“清零达标”专项行动,分别由区直分管部门牵头制定产业到户、兜底保障、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等专项行动方案,组织12个盟市、96个旗县(市、区)全面摸清底数,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一个个贫困堡垒被不断攻克。

 多方攻坚,汇聚磅礴力量

隆冬时节,通辽市库伦旗扣河子镇的21栋日光温室中很是热闹,这里种植的反季节蔬菜产销两旺,种植户增产又增收。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从一个嘎查到另一个嘎查,库伦旗产业扶贫项目不断开花结果。

乘着京蒙扶贫协作的东风,北京绿园天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格林福德产销合作社等7家企业先后落户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高质量互动和对接,让来自大兴区的资金、项目、人才和理念在草原上不断落地生根。

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白其夭村,“百企联百村”的结对帮扶企业中国工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既捐赠财物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也深入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村民们在帮扶企业的帮助下,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石头筑底的水坝……

啃下硬骨头,必举全局之力。健全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培育多元扶贫主体,越来越多的扶贫力量成为脱贫攻坚富有潜力、具有活力的部分。涓涓细流汇成精准扶贫滚滚浪潮,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力量源泉。

——京蒙扶贫协作全面升级。年,京蒙扶贫协作年度指标任务全面完成,14.54万名贫困人口从中受益。全年投入各级财政援助资金15.33亿元,引进企业家,帮助3.45万名贫困人口实现区内外就业;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不断加强。年,中央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08亿元,引入帮扶资金5.66亿元,引进项目个,带动8.7万贫困人口增收,选派挂职干部54人,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3.4万人次,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人;

——社会各界全面参与。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共有家企业与个嘎查村结对,累计投入28.7亿元,实施项目个,带动贫困人口13.24万人。有效发挥“中国社会扶贫网”作用,全区累计注册近60万人,累计捐赠次数10万余次,捐赠金额万元。

攻坚力量在汇聚,价值信念在传递。内蒙古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

蓄力振兴,共赴小康之约

走进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蛮会镇红旗村,黑亮平坦的小油路蜿蜒曲折,两侧路灯排列整齐。农家院内,生活区、养殖区、柴草区划分清晰,整洁、有序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人心也越来越齐,村民主动参与村集体事务,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已经从原来的落后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增士说,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自治区派驻杭锦后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提出的“议事民主化、主体多元化、责任网格化、服务订单化、规定标准化、诚信契约化、手段智慧化、评定星级化”社会治理模式。

年,杭锦后旗正式退出自治区贫困旗县序列。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在红旗村,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新常态,通过服务、引导、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参与村庄各项建设,激发村民建设村庄的内生动力,使乡村治理达到德治、法治、善治的有机融合。

为脱贫攻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源泉,也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这不仅仅是杭锦后旗的秘笈,更是我区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中形成的共识。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动力。我区深入开展文化扶贫“十进村”和乌兰牧骑巡演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政策,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改进帮扶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奖励积分等方式提高群众参与度,有效培育贫困群众脱贫主体意识;围绕建立高质量稳定脱贫机制、贫困预防机制、扶贫治理长效机制等,确定了重点改革试验项目课题……

找好结合点,编好“麻花辫”。我区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既走上脱贫之路,又通向振兴之道,一幅建设美丽家园的奋进画面正在广大农村牧区徐徐展开。(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雪茹)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