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咱们村的鸿雁现在养的挺好,再有一个来月就能出栏了,卖了的钱作将为村集体经济给咱们村里的贫困户分红......”日前,记者走进双庙镇太华村三组,正赶上太华村村主任张元顺给73岁的李秀梅介绍村里扶贫养殖基地情况。李秀梅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没有劳动能力。“村主任过来给我介绍鸿雁的养殖情况,我对这个政策挺支持的,不用受苦,每年还能给我们分红,以后生活有保障了,我心里挺高兴的。”李秀梅说的分红,是村集体管理的鸿雁养殖基地为贫困户发放的分红收益。在养殖基地,记者看到一只只壮硕的黑头鸿雁和白鹅有的簇拥在一起乘凉、有的在水里追逐嬉戏。“这里是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村集体管理的鸿雁养殖基地,目前有多只黑头鸿雁,多只白鹅,我们采取的是立体循环养殖模式。”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太华村有24户贫困户处于脱贫巩固提升阶段。过去,村两委班子也曾考虑帮助他们户户搞特色养殖,但是面对19户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这个想法显然行不通。为了建立扶持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太华村建立了“村委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以产业扶贫资金15万元入股,确立了村委会统一管理、销售,发展立体养殖的扶贫模式,建立了20亩的养殖基地,其中水域面积占地10亩,每年将产出盈利%以分红的形式发放给19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村里既没有特色产业,又无法持续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通过考察,我们结合村里的实际,看好了‘短平快’的立体循环养殖模式。地上养鹅,水下养鱼,一只鸿雁和鹅的纯利润平均在20元左右,只预计收入6万元没问题。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贫困户也有了收益了,不然刚靠分钱,一年一户分上三二百块钱是暂时的,长远看也不顶用,所以我们就想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也参与养殖,贫困户自己也能挣钱,这样实现稳定脱贫就不存在问题了。”太华村支部书记黄建国介绍。在双庙镇继丰村,村委会引进土召湾种养殖合作社,吸纳产业扶持资金50万元作为股金,投入该合作社,发展只规模的林下养鹅基地,每年按照比例分红给贫困户。这样的方式,既解决了合作社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又破解了贫困户增收难的问题。“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发展养鹅产业,通过地上养鹅,水下养鱼,同时出售鹅蛋这种立体的养殖模式实现了双赢,一方面扩大合作社的养殖规模,另一方面我们把合作社8%的收益交回村集体,用于贫困户的分红,贫困户的收入也有了保障。下一步我们准备继续扩大规模,计划把周边的村民和贫困户也吸纳进来,我们给他们提供种苗,合作社负责回收,这样给农民确立个产业支撑,实现稳定脱贫。”土召湾种养殖合作社理事长李伟介绍说。近两年,双庙镇积极探索“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新模式,将产业扶贫资金以入股的形式打造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增收促脱贫。目前,该镇利用“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先后建起了鸿雁、野猪、肉牛等养殖基地,吸纳贫困户户人。“通过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现已形成10个村一村一品,通过产业扶贫,由‘输血’变‘造血’,使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合作社受益,贫困户的收入有了稳定支撑,为我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双庙镇副镇长马立权说。来源:杭锦后旗融媒体中心如不慎侵权,请联系小编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10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