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内蒙古各地围绕本地特色、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不断改变种植结构,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因地制宜地探索着一条农业产业化、合作化的致富道路。
耕牛不见有机器遍地走
耕地再也不需要我啦!
在“数九歌”中,人们常用“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来描绘春回大地时春耕备耕的盛况。但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中西部,如今农田里根本看不到慢吞吞的耕牛,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高效运转的农机具。“机器遍地走”已重绘我国北方春耕新图景。
万台农机具
内蒙古实现农耕机器遍地走
内蒙古农牧厅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耕内蒙古计划投入农机具万台,同比增长11.5%。大马力拖拉机、深松机、激光平地机、残膜回收机、精量播种机等绿色环保、节本高效作业机具广泛应用。
河套地区土壤肥沃,灌溉系统发达,是我国小麦等农作物的主产区。春分过后,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春光村的农田里,一辆辆红色、绿色的拖拉机来来回回、进进出出,好不热闹。这些拖拉机尾部拖着施肥机和播种机,所经之地既施了肥又播了种。从远处看,一辆辆拖拉机好似一个个小精灵,在田中悠闲地踱着步。
内蒙古东部的兴安盟是玉米主产区。现在正是玉米播种前的耙地忙碌期,可在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敖包嘎查,35岁的农民张景却轻松得很,今年非但没有去地里看一眼,反而“不务正业”起来,给村民挨家挨户安装光纤网络。“我跟姐夫两个人安装一户挣50元,去年安装了多户,我赚了2万多。”他满意地说。
原来,尽管张景家要种亩玉米,由于现在耙地全部实现机械化,他由此从土地里解放出来,在不耽误春耕的同时另辟“生财之道”。在巴彦敖包嘎查,像张景一样的农民不在少数。
巴彦敖包嘎查只是内蒙古机械化春耕备耕的一个缩影。春耕生产期间,内蒙古计划组织调动农机服务组织个,同比增加39.7%,其中农机合作社个,开展春季农机作业服务万亩。
搭上互联网
共享农机开进田间地头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各地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顺源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借鉴“共享单车”模式建立了“共享农机”平台。
“共享农机”通过手机注册、扫码解锁、网上支付的方式运行,在村镇投放处设置机具操作步骤详细图解与视频,安排专人帮助农牧民进行设备安装、调适和维护保养,农牧民只需用手机扫码就可以使用各类农机。今年春耕期间,企业共投放台“共享农机”,包括台免耕播种机和50台撒肥车,覆盖兴安盟所有农牧业主产旗县。
没有农业机械化
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内蒙古农牧厅副厅长赵永华说,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内蒙古将继续大力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加大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有效供给,进一步降低农民种地成本,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农产品质量,不遗余力地增加农民收入。
单兵作战到抱团致富
内蒙古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
创办专业合作社,打造新型农业主体,这是内蒙古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近些年,内蒙古各地新型农业主体层出不穷,为农村经济带来新的生机。
以定单和连片种植为纽带,农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业经济发展主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发展模式,在内蒙古得到了广泛实践。
除了和大企业合作,最近几年,种植专业合作社还想出了更多帮助老百姓致富的办法。有效破解了“种什么、谁来种、怎样种”等农业发展问题,激活了农牧业发展新动能。现如今的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集土地流转、托管、半托管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一个多元新型农村经营生产主体。
从农户小规模的单兵作战,到合作社整合资源集中经营,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实现了“抱团致富”。
目前,以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主线的春耕生产在内蒙古各地陆续展开,内蒙古要把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有效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农牧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内蒙古作为农牧业经济大区,将从中获得更多发展红利。
内蒙古农牧业将继续转型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激活农村牧区市场要素活力,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家庭农牧场主、合作社理事长等各类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农牧业创业者将大量涌现,为提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马铃翔综合整理自新华网内蒙古日报等
编辑:包小婷
校对:李珍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