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_zx/3woigei/黄河几字背上,有个绿圈圈。绿圈圈里围着的是河套平原,我家就住在绿圈圈的边上,这个绿圈圈叫乌拉河,有“北河”之称。孩童时,跟着爷爷淌水。爷爷种的地在乌拉河转弯处,那是爷爷用铁锨铲平芦苇、红柳、白刺、芨芨草开垦出来的。爷爷在这块地里下了很大的心血。河套土壤板结严重,秋收犁地后,满地都是大坷垃。三九隆冬里,爷爷要么抡个榔头打坷垃,把一块块碗大盘大甚至脸盆那么大的坷垃敲成细碎颗粒,要么背着筐子拾粪,牛粪、马粪、驴粪、羊粪、骆驼粪,不管什么粪,遇到什么捡什么。捡满一筐,便兴冲冲地背到田里,再兴冲冲地走向原野,继续躬身捡拾。开春,爷爷在羊圈里用镐头起粪。羊粪和羊群吃剩的饲草混合在一起,经过一冬的踩踏,变得无比坚硬。爷爷在掌心里唾一口唾沫,紧紧攥住木柄,高高抡起镐头,使出全身力气,一镐头一镐头地刨,然后再一锹一锹地装上小胶车,套上骡子拉到地里,再用铁叉左一叉又一叉地均匀泼洒。这里处于河套平原和乌兰布和沙漠接壤处,地本贫瘠,但爷爷种的这块地却非常肥沃。种了小麦,麦穗齐腰。挥镰割麦,新割出的麦茬地不够放麦捆。种了玉米,玉米棒子挤得密密实实,每一根都有尺把来长,垫手里有三四斤重。种了向日葵,葵盘高过人头,为了方便秋收,只好将向日葵秆子拦腰砍断,再用镰刀削葵花头。乌拉河有一条支渠叫王贵渠,爷爷淌的就是王贵渠的水。爷爷这块地的地势高,水小淌不上。爷爷在附近割了许多杨柳枝条和芦苇苦豆子,捆成一个个巨大草棒,一个接一个沉在渠道里。渠水经过草棒的拦截,一点点涨起来,爷爷在渠畔上挖开一个口子,渠水缓缓流淌到地里。等地浇满了,爷爷把草棒捞出来,方便下游的人淌水。每次跟着爷爷淌水,都能感受到爷爷的欣喜与自豪。八九亩地,养活了一家人,还接济了老家的亲人。爷爷老讲一句话,自从民国十八年从甘肃省民勤县来到这里,没饿过肚子。常记得,爷爷八十多岁了,还要下地耕田,若有一天不劳动,便感觉浑身不自在。每日早出晚归,没有片刻消闲。年纪稍微大一些,才知道,爷爷截堵渠水的草棒,本名草闸。名不见经传的河套平原,竟是近现代中国人口三大迁移之一“走西口”的目的地。自幼玩水的这条乌拉河本是黄河故道,《史记》记载的“卫青收取河南地”,就是我们居住的这个地方。鲁迅所言“朔方的雪”,就是我们在寒冬里司空见惯的雪。杭锦后旗原名米仓县,寓意为塞上米粮仓,又一说为纪念一位开挖灌渠名叫米仓的人。县城陕坝,在抗战时做过绥远省会。河套平原草木繁盛,筑造草闸的材料不缺,但是耗工耗力太多。爷爷浇地的时间,多半耗在这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当选为我们村首任村委会主任(之前叫大队),带领村民在渠口上建起了一道道水闸。干渠和支渠上的闸口是用钢筋混凝土铸造的,斗渠和毛渠上的闸口是用木板制造的。那时我刚上小学,在夏秋浇水时,父亲总是半夜扛着一把铁锹出去巡河,一整天都看不到他的身影。记得是深秋的一个早晨,我和弟弟背着书包要上学了,父亲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端在胸前,步履蹒跚地推着自行车回来了。母亲问怎么了,父亲说把手挤了。秋水,是河套平原淌的最后一水,水小了不行,水大了也不行。水小了,无法压碱,开春地里白花花的一片,到处都是碱和硝。水大了,天暖了会翻浆,耕牛农具无法下田。那时的水闸,无论开启,还是关闭,都要用一个巨大的扳子缓缓转动,一点点地往上提,一点点地往下降。那夜的月亮小,看不清楚就近的情况,父亲在开启水闸时不小心把手掌挤在了闸口里。整个手掌血淋淋的,万幸的是没有伤到骨头。那时大爹在村小做民办教师,一边教书,一边种十几亩地。村里人总能看到他匆匆的身影,一会儿打开这道闸口,一会儿挖开那道地堰,不待地块浇满便赶忙关了闸口,满身泥水,骑着自行车向学校方向飞驰而去。村里上学的人,大多是他的学生,包括我、锁子,还有其他堂兄弟。那时我们思考最多的是,怎么能有一个好办法,让浇地更省时,让灌溉更方便。一行人沿着乌拉河堤步行上学,一路上畅谈理想。有的人说想当警察,有的人说想当老师,锁子说,我想种一二百亩地。锁子是公认的大力士,但他想种这么多地的理想,大家不敢苟同。因为村里最厉害的种田能手,那时也不过种几十亩地。看到锁子孤立无援,堂弟说,我们一起实现!锁子早早不读书了,但堂弟一路读书,直到农田水利专业博士毕业。前些日子回家探亲,发现锁子果真种了一百多亩地。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一方面是因为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小田变大田,另一方面是因为先进的灌溉技术推广。我说,再怎么推广,也得用大力气提水闸呀!锁子说,水闸早不用人提了!老弟这些年大力推广智能测控一体化闸门,坐家里就能浇水了!我问怎么浇,锁子说,老弟给我们的手机里装了一个小程序,在家里就能遥控,感觉禾苗缺水了就开闸,感觉水够了就关闸。我说,那闸板有几百斤甚至上千斤重,怎么能遥控得动?锁子笑我,你OUT了!老弟早把闸板换成铝合金的了!而且给每个闸门上都安装了太阳能发电设施,可以自动供电!直感叹,塞上粮仓,果真水旱从人,丰歉在我!“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民勤县本名镇番县,民勤人向来以勤为荣,以勤为本。虽然迁居河套百年,但是勤劳的习惯没有丢掉半分。在黄河几字背上昼夜耕作的人们,勤劳习性早已融入血液里,就像亘古不变的黄河故道一样静静流淌,历久弥新,绵延不绝。作者简介刘利元,男,汉族,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集《我的西沙窝》,散文《那一棵棵胡杨》、《在一望无垠的稻浪里》、《大江门开》等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呼和温都尔的迎澳感动》入选人民日报社与《九鼎》月刊社联合举办的“与澳门特区同成长”征文,《老倔头的承诺》获第二届美丽中国大赛二等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799.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