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区:党建“牵手”合作社农民致富“加速跑”“您好,请问您要什么蔬菜?”“西红柿、黄瓜、青椒……”“好的,马上安排配送!”记录电话下单的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西达赖营村合作社种植户吴永庆,每天上午他的手机都响个不停,全是联系他购买蔬菜的客户。年,吴永庆辞掉了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在当地党组织的引领下,开始种植蔬菜。他的蔬菜新鲜无公害,价格亲民、配送快速,深受群众欢迎,逐渐扩大了名声,打开了销路。近些年,赛罕区大力推行“党建+合作社”模式,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把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探索走出了党组织引领推动合作社发展、富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赛罕区发挥党支部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做优做强、做精做特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村党支部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采取村社联办、村集体领办、村民股份量化等模式做强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黄合少镇赛音不浪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赛音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集网纹瓜、小番茄种植生产以及技术服务、销售于一体,发展订单式农业。经营合作社6年时间里,累计带动种植户多户,就业人数达到人次,种植户平均每棚每茬收入从多元增加到—10元,有效解决了部分大棚种植产品滞销问题,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富裕。赛罕区鼓励和支持党员领办创办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党员+合作社+基地+农户”“党员+电商+农户”等模式,引导党员在产业链上认领岗位、发挥特长,争当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先锋。通过“党员+合作社”,把全体农户变成股东,用经济方式把村民的利益联结起来,发展壮大合作社规模,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巴彦街道宝丰设施农业发展共同体涵盖专业合作社4个、种养殖大户4个,覆盖农户余户,主要种植蔬菜、花卉等,打造了“普罗旺斯西红柿”和“初恋樱桃番茄”等特色农产品,带动余户农民实现增收,人均增收—0元。此外,赛罕区充分利用“党支部+合作社”平台,探索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子,从市场信息、资金支持、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有效解决农户产业发展难题。建立完善合作社各项运营机制,切实增强村集体自我“造血”功能,农户收入主要包括盈利分工收入、劳务收入、产品交易收入等。呼和浩特市鑫丰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户困难群众参与合作社运营,带动户村民发展特色种养业,按照不低于入股资金的8%、按年按股进行“保底分红”,为广大农户稳定增收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武川县京蒙协作挂职干部助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自武川县出现首例新冠确认病例,第六批援蒙挂职干部团队武川小组,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按排部署,以“四个做好”为主线,不避艰险、勇挑重担、深入一线,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做好隔离酒店包联工作。刘美奎副县长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第一时间组织将首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共14人转移至隔离酒店,并组织全村剩余的24户村民有序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多次到包联隔离酒店检查指导隔离人员管理、环境消杀、污染垃圾处置等工作,确保隔离酒店各项工作合规运行。二是做好社区值守工作。挂职干部积极参与社区值守,不畏风雪严寒,认真做好扫码、测温、登记、查看最新核酸检测证明等各项工作,严格将社区值守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做好核酸监测点工作。挂职干部坚守核酸检测点岗位,认真督促采样群众落实戴口罩、一米线、登记等各项要求,确保核酸采样工作平稳、有序。四是做好市场防疫工作。挂职干部参与药械经营主体疫情防控的监督检查,督促市场主体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从业人员健康监测等疫情防控要求,严查借机涨价、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武川县挂职干部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的相关工作部署,逆流而上、冲锋在前,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展现了第六批援蒙挂职团队“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风貌。达茂旗:绿色种养循环奏响乡村振兴“富民乐章”早春时节,走进达茂旗乌克忽洞镇二里半村委五塔沟村伊兴养殖专业合作社,一群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惬意地吃着草料,大型农用车、铲车、青储饲料粉碎打捆机等现代化农牧业设备一应俱全,饱含生机的繁荣乡村场景让人耳目一新。“现在天气也暖和了,给牛加点料,牛会长得快一点。”伊兴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者飞正忙着给牛添加饲料,初春的阳光温暖和煦,饱餐后的小牛们摇着尾巴正和主人撒娇。看着这些“致富宝贝”,者飞心里满怀喜悦和希望。五塔沟村是一个回民聚集村,村民都有养牛的习惯,家家户户都养着两三头牛。但由于养殖数量少、饲养周期长,“散小弱”现象突出,村民常常几年都见不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养牛的理念还停留在耕地糊口。为了改变村民“单打独斗”的养牛现状,0年者飞从包头农牧学校毕业后,一心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变村民生活,毅然回到村里与同村5户人家注册成立了达茂旗伊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将村里懂技术、懂市场、能管理的村干部、养殖大户吸纳至合作社,带领村里的养殖户按照行业技术规范、企业养殖标准,实行“统一收购、分户养殖、集中销售”的经营模式,构建“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1+1”大于2的效果。者飞说:“我们合作社现在已经把很多的养殖大户、懂技术的养殖户也纳入合作社,这样我们就可以相互指导,让所有的养殖户‘抱团取暖’,把肉牛产业发展得更好。”经过几年的摸索发展,如今合作社从当初的10头到现在存栏肉牛多头,品种主要以西蒙塔尔和安格斯为主,每年纯利润可达多万元。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种养成本,达茂旗伊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采取流转土地种植玉米、饲草喂养肉牛,牛粪还田为土地增肥的绿色发展方式,延伸产业价值链,提高肉牛品质,实现生态循环高效利用,真正做到种植养殖两相促、节本增效两不误。村民过得舒心,乡村振兴才有信心。达茂旗乌克忽洞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卢宇亭说:“伊兴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的种养循环生态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路子。今后,乌克忽洞镇将立足实际,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的方式,进一步推动绿色种养循环农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如今,看着合作社的发展不断壮大,尝到甜头的者飞眼中满是憧憬。“我们合作社将继续不断优化种养结构,延续种养结合的‘绿色’发展模式,在新的一年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一起养牛致富。”乡村振兴,选准产业是关键。曾经,五塔沟村村民靠天吃饭,没有支柱产业,如今通过养牛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把肉牛产业打造成群众增收致富的希望产业,以产业带动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让村民发展的信心更足,致富的步子迈得更快。杭锦后旗:“1+8+N”共同富裕模式农民“入股”享红利3月10日,杭锦后旗双庙镇举行肉牛养殖乡村振兴产业园农户入股签约仪式。“1+8+N”共同富裕肉牛养殖新模式的运行,当天就让多农户签约入股,吸纳股金多万元。签约现场,村民们通过和工作人员进行身份信息核对、签字盖章、交付股金等一系列流程后,拿到了《“1+8+N”肉牛养殖乡村振兴产业园共同富裕入股协议》。双庙镇增光村四组的村民刘建忠当场入股3万元,他信心满满地说:“不管从企业实力,还是经营管理的模式来说,入股产业园区我是很放心的,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利率还比银行存款高很多,3万块钱年底分红的时候就能拿到元,这又是我的一份收入。”双庙镇肉牛养殖乡村振兴产业园“1+8+N”共同富裕模式,“1”是指引进德茂荣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营;“8”是指将五丰村、五一村、增光村、建正村、太荣村、继丰村、二支村和黄家滩8个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共富联合体;“N”是指吸纳全镇农户以闲散资金和土地入股分红,按照入股资金的10%作为年收益率,经营风险由企业承担,让农户零风险坐享红利,从而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杭锦后旗德茂荣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录德介绍说:“企业依托“1+8+N”共同富裕模式,优秀的技术团队和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实现降本增效、集中饲养、抱团发展、规模化经营,吸纳农户采用现金入股、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等方式,将辐射全镇12个村集体和广大村民加入肉牛养殖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和增收致富。”今年,杭锦后旗双庙镇以大党建引领大发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积极创新“领航共富”模式,按照“项目统筹、农企联结、利益共享”的思路,把培育和发展“肉牛”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群众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并以肉牛养殖乡村振兴产业园为实施主体,农户作为产业参与主体,发挥公司与农户的联接作用、组织作用和载体作用,着力构建“看得见,摸得着,迅速见效、长期受益”的合作模式,最终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苏尼特左旗召开第一季度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专题调度会议3月14日下午,苏尼特左旗召开年第一季度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专题调度会议。各苏木镇分管领导、旗直相关部门领导、旗乡村振兴局班子成员及主要业务人员参加会议。会议就《关于做好全旗年度一季度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的通知》进行了解读;就做好全旗年度一季度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以及扶贫档案整理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会议要求,要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工作流程,优化工作举措,不断完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强化识别力度,探索高效的监测方法和帮扶举措,切实提升工作力度。要把巩固脱贫成果记在心里、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夯实工作责任,及时更新完善台账资料,制定针对性强的工作措施,统筹推进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要吃透政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