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东方城乡报」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建设好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为此,全国各地也因地制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为现代农业提质、乡村振兴提效、农民共同富裕提供路径和样板。
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在京召开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视频会,部署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围绕耕地这个要害,加快推动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高质量推进全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坚决完成1亿亩建设任务,确保“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好局、起好步。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让粮食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住三农战略后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各地锚定目标,抢抓工期、增加投入、强化管护,全力完成今年1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粮食丰收提供稳定支撑。
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盛夏,金色麦浪随风翻滚,河套小麦即将进入收割季。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双庙镇科丰种植养殖合作社流转的小麦地里,合作社负责人侯世忠正在查看小麦的长势,“照目前这长势,今年亩产量应该在斤以上。”今年合作社共流转太荣村耕地1.16万亩,其中种植小麦亩、玉米9亩、葵花亩、番茄亩。小麦实现了订单种植,其他农作物长势也不赖,扣除各项投入,一亩地预计净收益元左右,一年总收入可以达到万元。
“稳产增收,离不开农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双庙镇镇长段晓元感慨,今年小麦经历了倒春寒、病虫害几个坎,4月下旬又遭遇旱情,能夺取丰收,离不开高标准农田的“硬实力”。
据了解,双庙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涉及五丰、新建、太华村3个村6个社,项目建成后,新增耕地亩,项目区形成优质高效节水灌溉农田1万亩,全部实现排灌配套、节水灌溉,年节约水量39.08万立方米。增加粮食生产能力.67万公斤,农业总产值增加.75万元。
“过去,由于管网不足、排水不畅,部分土地春天潮塌现象严重,小麦不能按时播种。如今,渠、沟等农业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土地不潮塌了,小地块整合还便于大型机械和无人机作业,这都是国家实施的高标准农田改造带来的好处啊!”杭锦后旗双庙镇党委书记王集民由衷地感叹道,而这一切正是巴彦淖尔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所有项目区全部实行大破大立整治模式,统一开挖渠沟、统一修整道路、统一植树造林、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划分地块。完成整治后重新分配经营,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高低不平、排水不畅、条块杂乱、灌排不配套等问题。同时,通过建设高效节水农田、改良盐碱地等,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近年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逐年上升,年达到56.92万亩,实现了促进小农户分散经营向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截至目前,巴彦淖尔已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万亩,全市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耕地质量大幅提高。项目实施后,预计项目区内耕地亩均增产10%-15%,农业生产成本降低15%,地力水平提升至少一个等级,亩均增收元,人均增收近0元。
作为粮食主产区,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30%,全区粮食生产能力与综合效益稳步提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经受住台风“大考”
“尽管台风‘烟花’来势汹汹,可我承包的0多亩稻田没有一块积水,栽种的农作物几乎没有损失,雨水落地后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今年7月29日,安徽省怀宁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前往该县黄龙镇金河村检查当地抗击台风和农田防汛排涝工作,当地的种粮大户郎银杰高兴地说,自己承包的农田之所以能够顺利通过“烟花”台风的“大考”,都要归功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设计标准为日降雨毫米,24小时排出雨水,确保农田不会受淹。”怀宁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王育红介绍说,该县自年开始,在黄龙镇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开工在建0.6万亩,涉及杨联圩圩内6个行政村,累计总投入达万元。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怀宁县严格按照“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建设原则,采取“集中力量、重点投入、连片开发”的治理方式,不断创新推进机制,使得农田灌排系统得到了全面优化和提升,彻底保证既能灌得上,还能排得出。
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截至目前,怀宁县已建成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的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超过40万亩。年,该县仍将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治理面积4.6万亩,涉及7个乡镇24个行政村,投资总额达1亿余元。项目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修整、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措施,统筹推进水利化、机械化、便民化、产业化、生态化、长效化“六化”建设,为促进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农民种田就怕灾害天气,遇到台风暴雨就提心吊胆。”郎银杰表示,有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新技术支持,他的承包田变成了“不淹田”和“高产田”。今后,自己还要加大投入,扩大种植面积。
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时值盛夏,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阳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到处是耕作繁忙景象。试验田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与中向旭曜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合作开展土壤培肥地力提升、农机农艺科技创新等试验,预计亩产可提升20%以上。太阳镇是一个农业大镇,过去不少良田种着雷竹。近年因效益走低,竹林失管,土质日益退化。去年8月起,镇里对7个村近0亩耕地开展“非粮化”整治。退竹还粮后,一个省级稻米生猪特色农业强镇正呼之欲出。
不到一年,田间地头大变样,曾经的抛荒地、毛竹林,成了连片成网的粮田畈。据了解,整个项目投资近万元,其中,市级补助资金万元,区里配套万元,计划在9月底完成全部建设内容。
临安区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阮弋飞表示,建设示范区,区里目标就是提升农田粮食产能,因此建设措施除基础设施提标工程外,采用多种改良土壤生态手法,并集成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追溯等数字化管理技术,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