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11日)
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主题为
“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
巴彦淖尔有哪些
珍贵文化和自然遗产呢?
一起来看
↓↓↓
一、物质文化遗产不可移动文物(处)长城沿线障塞遗址群(分布于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早在多年之前赵、秦两国因受漠北林胡、楼烦和匈奴的侵扰边民不得安宁疆域难以稳固故而举兵反击固疆扩土时有“赵武灵王,亦习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的史籍记录从战国赵武灵王开始到汉武帝前后在阴山南北地区相继修建的4条长城在巴彦淖尔均可见遗踪最南边的一条位于阴山支脉乌拉山南麓称之为赵长城中间一条修建于阴山主脉的北脊之上称之为秦汉长城另外两条修建于阴山之北的荒漠草原两条并行称之为汉外长城南线、北线4条长城全长余公里均为东西走向除战国赵长城外其余三条横贯巴彦淖尔▲赵长城孔利霞/摄▲乌拉特前旗小佘太秦汉长城▲汉外长城烽火台▲汉外长城▲鸡鹿塞古城遗址▲大坝图沟古城遗址(高阙塞)高明志/摄阴山岩画群(分布于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磴口县、杭锦后旗)▲阴山彩绘岩画▲群虎图岩画▲围猎图岩画▲阴山狩猎图岩画▲人面太阳神像岩画▲双神图岩画沃野镇古城址(位于乌拉特前旗)新忽热城址(位于乌拉特中旗)马鬃山墓群(位于乌拉特中旗)可移动文物(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巴彦淖尔市25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上报文物数据条)▲龙首釉陶灶龙首青铜灶所处时代为汉代,属于冥器,所以它比真实使用的灶具要小一圈。它是内蒙古出土的青铜灶中体量最大、级别最高的一件随葬品。▲青铜鼎所处时代为汉代。青铜鼎的样式以圆鼎和方鼎为主,象征“天圆地方”,圆鼎象征天,方鼎象征地。它是一件实用器,主要用来做饭。▲三足圆陶仓所处时代为汉代,属于冥器,用来储存粮食,出土时仓内还有半罐只剩谷壳的粮食。▲双耳三足青铜行军锅属汉代文物,青铜铸造,一套6件,其中有主锅(釜)1件、套锅(釜)2件、甑1件、盆1件、笼蓖1件,是为部队行军作战特制的野外露营炊具。▲藏医器械所处时代为清代,箱体为木质,作长方形,顶部四角包有铜箍,侧端设有3层抽屉,每节抽屉按照器械形制随型雕槽,用来盛放各种医疗器械。其精细度和成熟度完全不逊于现代技术,展示了藏医药发展的辉煌历史。▲三彩炉所处时代为唐代。唐三彩多作为冥器,用于随葬。它们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富丽堂皇的艺术魅力。▲磁州窑铁花双凤纹大罐所处时代为元代,磁州窑龙凤纹大罐一般广口圆唇,短直颈,丰肩,下腹渐收敛,平底无釉。腹部为一龙一凤腾飞于旋涡状的云海之间。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目前,巴彦淖尔市有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4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项市级非遗项目。▲国家级非遗项目——蒙古族驼球蒙古族驼球,是一项具有地域色彩和民族特点的竞技性传统体育项目。其主要比赛活动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等地。乌拉特后旗先后获得“驼球之乡”等称号。目前,巴彦淖尔市有15支驼球队、多位传承人。现在的驼球赛为4人赛制,场地长90米、宽60米。▲国家级非遗项目——爬山调
爬山调(俗称山曲儿、小曲儿),由中原北部文化与草原文化相融而形成,其形式不受限制,以押韵为主,多为上、下句结构,特别是大量使用迭音词、倒装句和方言土语,增加了地区性特点,乡土气息浓厚。
▲国家级非遗项目——乌拉特民歌
乌拉特民歌主要流行于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牧区及包头西部蒙古族居住区。唱腔多用宫调、商调、徵调、羽调四个调式,以大调为主,在大小宴席场合什么时候唱什么歌都有它固定的模式。▲国家级非遗项目——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
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是乌拉特部族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以铜、银等贵金属为原材料,采用手工操作,制造生产生活器具的传统制作技艺。乌拉特铜银器造型大方淳厚、精巧细致,不论色彩还是纹样,都讲究均衡、对称和统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策划:吕珂慧
文字:巴彦淖尔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杰
图片:高晓龙、胡东育、齐鸿雁、巴彦淖尔日报社签约摄影师内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研究员胡延春
编辑:乔鸿校对:陈龙贺诗宇
监审:常尚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