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医院哪里好 http://m.39.net/pf/a_9216890.html

安锁堂/文图

青阳墕位于府谷海则庙最西端,是个纯山区村。全村多口人,分上下村。虽说是山区村,却风光迤逦:初夏雨霁,天蓝云白,山色青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芳香沁人心脾。两山南北合拢而来,形成巽口,名之为墕;据说古有复姓“青阳”者曾居焉,故名青阳墕。百米长的墕口正中凸一小山丘,滚圆滚圆,上有古庙,供奉小黑龙;庙下为娱乐广场,筑有小亭。右侧山峰,寨堡高耸,古建煌煌,巍峨壮观。村民指说青阳墕整个地貌是个“二龙戏珠”:墕口将左右两座大山梁分为南北,两龙头相对而来,骤停墕口庙圪蛋两侧,龙腰摆动,龙尾蜿蜿蜒蜒,缠绕相会,水不外溢,藏风聚气,那不活脱脱一幅二龙戏珠图!

(一)有一道“圣旨”?

我去青阳墕的动因是,听说这个村居民家里藏有一道清代“圣旨”,想一睹究竟。县驻村第一书记韩海侠找来几位村中年长者。我问村中是否有“圣旨”?老者们将我引至不远处名为“城圪堵”的山塔上。

这里是一处明清古建筑群。从坡底开始,一座座大院相连,大门二门三门,“金狮子把大门,银狮子把二门,撇蹄老虎把三门”,出出进进,曲径通幽;塔顶约十来亩缓冲地,其上布局着明清建筑张、王、苏三座大院。几十年前尚有人居住,后经济发展了,都在别处盖起新房搬出去了。现三大院内杂草及腰,野榆密布,蛛丝儿绕满雕梁,给人以苍凉之感,又让人遐想无限。

大院里自然故事很多。张家大院从南大门进去后又有两座大门,形成梯进式建筑群,高低错落,规模宏伟;原有字号“亿元奎”,繁荣了好一阵子,亿元奎张老板晚年得一子,溺爱如掌珠。此子从小爱哭。一哭,便让家人抬来一箩筐青花瓷器,往地板砖上砸摔,用清脆的响声逗孩子,直到小儿破涕为笑;后来稍长大一点,又哭,这时不是摔一只两只青瓷了,而是把一摞瓷器高高举起摔在砖地上,逗笑一下;还哭,再打一摞瓷器。此子少年时喜吃糖饼子,穷人家孩子爱得不行,他就故意拿糖饼在自己屁股蛋上搓几下故意恶心人,再让穷人孩子吃;成年后,染上洋烟瘾,致家道败落;老婆嫌他抽洋烟败家,偷偷喝了碗洋烟水寻了短见。字号倒闭,转眼乞丐人皆谤,不久暴毙。看着字号,已成陋室空堂;听着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王家大院偏东,是二进院,两道大门,大门上原有匾额“凝菊堂”、“赐进士”,正房外明厦柱抱,屋脊挑檐五尾含丹兽,甚是气派。王家当时是蒙陕出名的巨富。据在场王家后人说,当时内蒙杭锦后旗半个县、临河县半个县的土地都是他们家的。他爷爷王紫成当时兼任府谷商会会长,活了岁,府谷街上很有名。几十年前,王家大院正房内墙壁还挂着名人字画,文革时扯下烧毁了。现古建筑基本完好。

“圣旨”就出在西首苏家大院。苏家最初是从浙江绍兴上来的,先在府谷县城以教书为生,后成府谷名门望族,大户人家;清代乾嘉年间有三兄弟为了土地迁到青阳墕,晚清时子弟中出过一位“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建筑业讲究,大门上高悬“明经进士”匾额,硬山顶式房脊挑檐处五尾张口含丹兽,彰显着品位;水磨砖面墙,严丝合缝。苏家是买得张家的地。本村曾任县交通局局长、退休后回村的老干部、当地文化名人王世雄老先生给我讲了一个张家先人“自埋自”的故事:

说张家大财主名叫张和殿,懂得阴阳风水,生前自己为自己看下一块风水宝地,安顿他死后不穿衣服,一块白布裹身,两根草绳,四人抬上朝东南方向走,走到哪里草绳断了就地埋;结果抬到五虎山山腰时草绳断了,但此处是石头山,众人说不能埋在石头里;其子认为父命不能违;遂凿挖下去成石棺材埋葬了。后来隔河山西保德县来了一个南方人任知县,也懂风水,说此处风水好,但对面五虎山山上盖了个太阴殿,可不得了!一看是张和殿的坟墓,于是巧言哄骗让张家把坟起走,起坟时棺材里死人非但容貌未坏,身上已经长出了鳞片。死骸搬回来埋在了本村大果庄。

保德知县又来看坟,认为法术还没有破,于是化妆成风水先生,打问死者属猪,便叫人在沟对面石崖上凿刻了个石猴,“猪见猴泪双流”,第二年夏,山洪暴发,泥石流连张和殿坟都推走了,终于把张家坟破了。此后张家“水推崖塌”,人也死了不少,穷了,遂把地契卖给苏家。苏家把旧地方重新翻修,门里出了进士,建成了这座“明经进士”府……

圣旨是有的,藏在苏家老大门家,把苏家直系后人叫来一打问,说二十几年前就卖掉了。是清代一位皇帝为其母皇太后过寿,颁下来一道圣旨,内容是让苏进士去北京帮忙并参加国母寿宴。具体是那一位皇帝呢?苏家后人和村民们都不记得了。后来,苏家人又把圣旨架、大供桌、八仙桌、两个凳子、古代椅子、字画等让外地人元收走了。那时当地娶一个媳妇彩礼钱元,卖了元感觉卖了个好价钱。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当时正房仰城顶上有一幅古画也一并被几百元收走了,后村民在电视上看到,这幅古画在一次香港拍卖会上拍卖了60多万元,画面出来后,村里人一下就认出正是苏家卖出的那幅古画。还有苏员外庆寿时,县令来祝寿,题写寿联,没有大抓笔,就拿锅刷子蘸鸡蛋清烟墨写了一幅对联,14个大字,也被南方人买走了。府谷县原文联副主席张继平告诉我,苏家人苏春祥家20年前还元卖了一张唐伯虎的画,文物贩子天津人,现在这张画在天津博物馆里收藏着,当地人在天津亲眼见过的。

此时,苏家后给我们开了正房门锁。进去是个枕头式结构,顶有仰城。正厅会客,原挂着“泽被桑梓”匾额;右为住人炕,有立城,立城外额上木雕“为善最乐”,内额雕刻“福如东海”,炕头刻着“接福”二字。苏家卖出去圣旨、古画、对联、椅子等都是从这个枕头大房中出去的。现在房梁上裱糊的有字纸,基本上都是陈年账务、经济往来等内容,见证着苏家当年经济的繁荣和生活的富裕。

青阳墕土地好,广袤的塔湾地旱涝保收。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土地是人们的命根子。明清时,城里和其他镇的大户有为了土地迁来青阳墕的;解放前,村中土地也集中在一部分富裕户手里。于是土改时村中地主富农多,定为中农的就有30多户。旧时这里地处边陲,晋陕蒙交界,历史上战乱多、匪患多,因此大户人家除高门院墙外,有的还养有自卫队、修筑了防御设施及随时准备逃跑的地窨子、穿山洞。现年69岁的张五圪蛋先生引我去参观了他家旧大院家中的通山地窨子。这是一座清代建筑的四合院,已经好久无人居住了,老张打开靠左边窑房,房间里堆满杂物,有旧时的瓷器和太师椅等,尘土浮其上;窑掌左角有地窨子,人可直立而进,约几百米深。兵匪进入院后,人迅速进入窨子,石门一插,便穿地窨子直通城圪堵崖下出口而遁。

据说窨子里边结构复杂,有储存物件的地方,安设机关;村里还有一处地名为“对阵塔”,是古代两军打过仗的地方,半山上有个多米长的明清穿山窨子,疑为藏兵洞。下村也有个寨子圪堵,临沟,有高耸的瞭望塔,寨子下面有地窨子直通山寨。群众说清同治年间回民造反,回回军来了,全村人入地窨子,进入寨子躲藏。现在太平盛世,窨子早已作废,若能将几处窨子开发出来,发展乡村旅游,将是很好的参观景点。

(二)幽静“清宁寺”

古代大凡出了官家和大户人家的地方,建庙宇是少不了的事。青阳墕传说古代设立过县衙,现在有个地名还叫做“县峁”。村里一山梁险要处有古寺院建筑群,名“清宁寺”,为清康熙44年修建,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庙群占地10多亩。坐南朝北,气势恢宏。远眺,庙群距于险峻的墕梁上,与城圪堵遥遥相望;近看,寺院犹如一只伏虎。寺庙周围已绿化,院内几棵苍劲的松柏点缀其间,走进寺庙,轻烟缭绕,一派幽静肃穆气氛。

建筑群包括三大古佛庙、观音殿、大雄宝殿、明代古庙祖师坛及关帝庙、财神庙、火神庙,钟楼、鼓楼等18座(间)亭台楼阁相互映衬,古香古色。佛道共处一院,还特地盖起了一座“和谐亭”。寺庙南之观音殿,建筑尤为奇特,供奉着观音、文殊、普贤三大菩萨及18罗汉等佛;最令人奇而不解的是,18罗汉中竟然有一尊罗汉是用大铁钉子钉在法台上的。传说有一天一个老和尚云游回来,路过大圪垯时,看见一个小泥胎和尚,问去哪里?小和尚吱吱唔唔,老僧就把小和尚带回寺院,发现少了一尊罗汉,乃悟小泥胎原是一泥罗汉所变。为了防止此罗汉再次逃离,遂叫铁匠打了一颗大左捻铁钉子,将这个罗汉钉固在了法台上。

王世雄老先生说,他小时候还见过这个钉子。鼎盛时,寺院主持、和尚、道人有20多名,经常做法事布道场;直至解放前,庙宇上还有83墒庙地、一犋牛、一坡羊(只)、碾坊、磨坊,还有冉翔、冉峰、成道、成之等四个和尚及道士。寺内现存有明清壁画栩栩如生,另存有清康熙44年铸造重多斤二龙戏珠纹猴首古铁钟一口。解放后,曾在寺院里设立过青阳墕乡政府,书记乡长文书就住在大雄宝殿三大间里办公;53年乡政府搬到海则庙后,庙宇中办起了青阳墕小学、粮库等,客观上使古建筑未遭大破坏。清宁寺现为府谷县文保单位,也是府谷境内较为少见保存较为完整的清早期古建筑群;这是研究当时当地庙宇分布、建筑风格、宗教信仰等的重要实物遗存,也是未来发展乡村旅游重要景点。

(三)地灵人勤奋

青阳墕地灵人杰,历史上涌现出不少杰出才俊。古代上村出过两名进士,下村出过王总兵;近代大革命时期出过老红军老革命王金虎、张树雄、王巨武;当代人中,距此不远处青阳沟自然村出了一位刘姓师级军官;也出了曾担任过内蒙古伊克昭盟法院院长的地师级干部张世忠;退休干部张满洋和在职县团级有几位,科级不算;村里出了个一心为公现年90高龄的妇女英模袁桂英,曾在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载入了县志。

改革开放更似一缕春风吹醒了青阳墕。初,村民靠种植发家。利用村里地好水好的优势,种瓜果蔬菜去县城街上卖;后发展养殖,先是韩永厚一户养8头肉牛、40只白绒山羊,引导村民养起70多头肉牛,出栏一头卖到0元;喂上三两个月的小牛犊子一头卖0元左右。靠养殖户均年收入2万元左右。

也有闯荡世事、敢为人先的: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下村村民王贵金就去山东淄博考察学习釉面砖的烧制技术,花了9.8万元技术转让费,回来与人合资在海则庙创建了“海达建筑陶瓷厂”生产的釉面砖远销府谷、榆林、延安等地。

在我就要离开时,村民们争先恐后地说:年驻村第一书记韩海侠同志来了后,马不停蹄地给村里争取到几百万元,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山上人再也不用吃雨水;实施了入户水泥路,出行生活更加方便;新修了老年幸福院、硬化了活动广场,安装了体育器材配套设施,为独居、空巢、特困老人提供了就餐服务、生活照顾、休闲娱乐场所,还争取到65万元高标准农田滴灌工程配套设施……

伫立于下村场圪堵眺望下村,让人最最养眼的是,村民居住条件及村貌的巨变;一个簸萁湾里,明显两个世界:三十年前,村民全居住在半崖上的土窑洞里,如今旧窑洞仍星罗棋布地镶嵌在山崖上,十窑九空;现在全住湾塔里,家家户户新楼新房或别墅,独门独院。硬化公路直通每家大门口。全村三分之二家户里有了小轿车;有的老年人虽有钱但不会开车,故没有买车,有事了给子女们一个电话就开着车回来了,也十分方便。古老的乡村处处充满生机。

这不就是美丽乡村吗?生活在这个时代,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村子里,村民们安居乐业,真够幸福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