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时节,内蒙古大地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从南到北飘荡着丰收的味道。在全区农牧民欢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日子里,记者走进田间地头、圈舍牧场,与当地的种养大户一起庆丰年,话丰收,在欢声笑语中真切感受农牧民生活生产的可喜变化。今日本报特推出整版报道,与大家共享丰收的喜悦。
北疆大地奏丰歌——我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侧记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一年的辛勤耕耘迎来瓜果飘香谷满仓。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丰收是内蒙古这片广袤土地上最美丽的风景。
9月21日,一场农业与农民的盛会——我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生盖营村举行。
丰收的歌儿唱起来,丰收的舞蹈跳起来。在庆祝活动主会场,农牧民们随歌舞蹈、高歌欢笑,分享着收获的喜悦。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共进行了3大类12项系列活动,在不同的活动现场,广大农民始终都是主角:农民优秀摄影、书画作品展、民俗技艺现场展等活动充分展示呼和浩特地区农民书画家的风采和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农民庆丰收短视频挑战赛、50米大丰收抢粮入仓赛、50米捡蔬菜、唱大戏、拔河比赛等广大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来自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等地农牧业部门组成的农产品展示展销区域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一个个偌大的“丰”字造型展台上,摆满了乳、肉、粮油、薯、果蔬、水产等能够充分体现当地主导产业及特色的千余种绿色、优质的农畜产品。这个大展台也成了当地农畜产品的宣传台,许多农民朋友现场向种植户询问种植经验。
在主会场庆祝活动之外,一系列颇具民俗特色的活动也陆续在全区各地展开,系列活动将持续进行到10月上旬。全区各地农牧民品美食、展特色、销产品,晒丰收、晒民俗、晒幸福,活动各具特色,大家共叙农牧业发展成就,共话乡村振兴新面貌。
“第一次过属于咱老百姓自己的节日,非常开心”“咱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活动很出彩,融入了耳熟能详的本地元素”“这是一场高规格、高水准的庆祝盛会”……农牧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内心的激动。
如今,“丰收”二字已经不局限于量的丰产,让农牧民的腰包鼓起来成为丰收新内涵。全区各地举办的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不仅给农牧民带来客流、广告效应和品牌价值,还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可持续关系夯实基础。同时,丰收节的到来,又为越来越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又添了一把柴,让城乡居民可以在不同时节到各地乡村乐享田园生活、品鉴农家美食、体验农耕乐趣、感知民俗风情、品读乡土文化。
农民的节日、合作的桥梁、展商的舞台、开放的窗口,以农民为主体,汇聚乡村振兴力量,北疆大地广袤田野上所有的奋斗与汗水,正化为丰收的杯盏、喜庆的锣鼓、淳朴的笑脸,高高擎起、绚烂绽放!(记者李文明实习生杜玉钊)
9月21日,锡盟大庄园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截至9月中旬,全盟共计出栏牲畜.15万头只,共有77家加工屠宰企业开工。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巴依斯古楞摄
武川土豆行情俏
秋分时节,天高云淡。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已经进入了土豆收获季节,到处可见田地里农民忙碌的身影。
在可可以力更镇九号村,刘峰和张秀兰两口子正带着雇工们起土豆。拖拉机拖拽着起土豆的机器缓缓驶过田地,一个个光滑而又新鲜的土豆接二连三地落回土里,泛着微微的金黄色,如同一个个浅色的“金蛋”。雇工们将土豆按大小装袋并搬运到四轮车上,再转到地边的一个大货车上。
“这几年我们每年都种亩土豆,行情好的时候能挣个百八十万,不好的时候就赔钱了。今年的行情不错,土豆地头价一斤7毛钱,挣个大几十万应该没问题。”张秀兰一边说,一边不时给忙碌的雇工搭把手。
李德全是来自河北唐山的土豆收购商,来武川收购土豆已经有5年了。他以前都是从北京新发地蔬菜市场收购土豆。后来觉得还是来产地买成本低些,还能到地里亲自挑选优质土豆。今年他要收购吨土豆,已经快收够了。
地里一个年轻人手里拿着个本子,不时写着什么。他叫向焕成,是陕西省商洛市人,也是这批雇工的工头。他告诉记者,本地人工贵,他们那边的人来这里收土豆已经有些年头,每年至少有几百人过来。能干一个多月,每人能挣小一万块钱。
“农民种地最大的愿望就是多挣些钱,今年丰收节我们的钱袋子也丰收了。”聊起丰收节,刘峰大笑着说。(记者钱其鲁)
9月23日,正在收获红干椒的东风林场张艳梅手捧长势喜人的红辣椒满脸丰收的喜悦。今年,通辽市开鲁县标准化种植的50万亩红干椒再获丰收,预计红干椒亩产可达近0斤,亩收入元左右。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郭洪申摄
“今年的分红又提高了”
处处秋色好,家家庆丰年。9月21日的通辽市奈曼旗青龙镇互利村五谷飘香。上午9时,村里的甘薯种植基地,马达轰鸣,人头攒动,随着起薯机徐徐向前,鲜红圆润的甘薯像一个个红娃娃破土而出,村民们手拿甘薯箱跟着起薯机开始拣选地瓜。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眉……”一曲《掀起你的盖头来》忽然在人群中唱响,村民薛子东的歌声引来大家的阵阵笑声。欢声笑语中,一筐筐甘薯被装车运走,以“多彩奈曼庆丰收”为主题的奈曼旗庆祝中国首个“农民丰收节”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
互利村是奈曼旗最早进行耕地确权颁证的村子,也是第一个实现地权入股的村子。“今年包括所有贫困户在内的户村民以地权入股村办企业,参与合作经营,在每亩大田保底分红元基础上,企业再拿出年度经营收益的18%进行二次利益分配。”村党支部书记、村办企业负责人付永久介绍道,“今年甘薯丰收,参股农民二资分配的收益也会相应提高,还可带高村集体收入,入股贫困户也将全部实现脱贫。”
除互利村的甘薯丰收节外,奈曼旗还举办了红干椒、西瓜、甜菜等特色农作物单重挑战赛和肉牛、肉羊改良成果赛。同时,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具有一定的种养规模,产业带动能力强,能带动农户和贫困户增收致富的10名优秀农牧民典型进行了表彰。(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郭洪申实习记者侯显峰)
“这几天的葡萄销量天天刷新”
金秋九月,正是“葡萄之乡”乌海葡萄成熟上市的季节。在海南区赛汗乌素村的葡萄种植园内,一串串饱满的葡萄已挂满藤蔓。在郁郁葱葱的葡萄树下,农户们麻利地将一串串颜色各异的葡萄采摘装箱。而在一旁,三五成群的游客则悠闲地体验着采摘的乐趣。
“随着国庆节的临近,村里葡萄销量天天刷新。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开车来村里买葡萄,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村民王胜云一边摘着葡萄,一边笑着对记者说。
今年58岁的王胜云是赛汗乌素村黄河村民小组的葡萄种植大户,他家的12亩土地全部种植葡萄。“乌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特别适合葡萄的种植。我从年就开始种植葡萄,是村里最早一批种葡萄的人。”王胜云说。多年来,依靠着一串串葡萄,他们一家成了村里的富裕户。今年,王胜云结合市场需求和市民口味,又引进了“维多利亚”“夜玫瑰”等多个葡萄新品种,这几天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他家今年在葡萄种植方面的收入预计能达到12万元。
如今,王胜云所在的赛汗乌素村黄河村民小组葡萄种植面积达0余亩,年产量达万斤。全村种植葡萄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人家就能达到一半,平均每户的收入都在7.5万元以上。
在国内,乌海市已成为可与新疆吐鲁番地区相媲美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年,“乌海葡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赛汗乌素村不远处的阳光田宇葡萄酒庄里,工人将一箱箱刚刚摘下不久的酿酒葡萄倒在传送带上,其余的工人们则站在传送带两旁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筛选。不久的将来,这些乌黑圆润的酿酒葡萄将被酿造成醇厚浓香的沙漠葡萄酒。(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郝飚)
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呼和浩特市庆祝活动现场,参会人员整理蘑菇展台。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孟和朝鲁摄
葵花乡里说丰年
临近中秋,巴彦淖尔市万亩向日葵自西向东陆续进入成熟季节,农民们开始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
走进杭锦后旗头道桥镇联增村四组农民高来成的葵花地里,只见一个个收割下来的硕大葵花盘整齐地向阳晾晒,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今年他家种了12亩葵花,全部采用测土配方技术,减少了化肥用量,实现节本增效。
望着丰收的葵花地,高来成乐开了花:“我们过去的传统种植方法一亩地也就能收个来斤,今年采用测土配方新技术,葵盘大,籽粒饱满,预计亩产多斤,亩均增产斤以上。采用这种插盘技术收获下来的葵花亮泽度高,能卖上好价钱。”
在杭锦后旗团结镇联合村万亩葵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葵花插盘大赛正在紧张进行中,葵农们熟练地用镰刀将葵花盘砍下后重新反插到砍短的茎秆上晾晒,大家在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中收获着丰收的乐趣。
联合村种植大户赵伟今年种了多葵花,他笑着说:“插盘这种晾晒方法既不用晾晒场地,又少了阴雨天翻葵盘的麻烦,待到彻底晒干后再脱粒销售。今年收成不错,预计收入70万元应该没有问题。”
秋分正是可人天,葵花乡里说丰年。巴彦淖尔市素有“葵花之乡”的美誉,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产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全国70%以上的向日葵从这里集散,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最大的向日葵种植基地。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依托丰富的向日葵资源,不断做大做强葵花产业,形成了集葵花种子研发推广、精深加工、购销出口、品牌发展、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条。年,全市出口葵花籽(仁)产品30.68万吨,出口额3.23亿美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继旺)
9月23日,农民正在收获丰收的大豆。今年,阿荣旗共种植大豆万亩,通过实施粮豆轮作项目,亩均降低成本30元,亩产较非轮作项目区增产40公斤。王健庭摄
“今天过的是咱自己的节”
9月23日,是个十分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恩和农牧场丰收节入选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个乡村文化活动。
在恩和农牧场正阳生产队的场院里,金黄的麦粒儿堆积如山,大块头的农机具一排排整装待发。农牧场的职工和当地村民身着节日盛装欢聚在这里,庆祝中国首个丰收节。他们笑逐颜开,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们是节日的主人,更是今天的明星。
台上秧歌队舞姿翩翩,粉色折扇忽来倏往,台下劳动竞赛已然热火朝天。参战“粮山夺旗”的职工们在号声令下后,奋勇前冲,你追我赶,金黄色的麦粒儿在他们脚下,脆生生的向下划去,仿佛金色的沙浪退潮,有的职工已经冲上“粮山”半腰,又随麦粒儿划下来……
“作为农民,今天过的是自己的丰收节,我很高兴,也很骄傲!”38岁的宋福全是恩和农牧场二卡生产队东方红IF4播种一体机的司机,黝黑的皮肤,笑起来眼睛弯成了月牙。“到年底,我的收入能超过10万元。”
今年,恩和农牧场播种19.21万亩,粮油总产达到万斤,可利用草场13万亩,牲畜总存栏头(匹、只),预计实现农牧业总产值2亿元,农牧场职工人均收入超过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新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