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陈春艳   “王所来啦?”“王哥来啦?”“‘黄毛’来啦?”

6月10日,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头道桥镇联丰村六社,村民见到王建平,都亲切地跟他打招呼。

王建平是杭锦后旗公安局头道桥派出所所长。进村入户登记人口信息、宣传法律法规、教村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这一天王建平忙得不亦乐乎。

“我手机里又没钱,安那个干啥?”“没钱也得安,骗子花言巧语可会洗脑了,一旦被骗,钱就很难追回来。”

这样的话,一天得说十来遍,王建平早习以为常。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且破案难、挽损难,王建平和同事用了不少方法,宣传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努力为反电信网络诈骗筑起一道“防火墙”。

年从部队转业至头道桥司法所,年调到头道桥派出所,王建平在这里已经工作了30多年。与他打过交道的父老乡亲,都说他“热情厚道,是个实在人”。

“找‘黄毛’,让他来给评评理!”“黄毛”是爷爷给王建平起的小名,也是乡亲们对他的昵称。村民之间发生争执时,他往往第一时间出现,讲法律谈政策鞭辟入里,说村规道民约细致耐心。“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只要公平公正去处理,老百姓就认你。”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在乡村宅院、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王建平忙碌的身影,与乡亲们拉家常,了解社情民意,为大伙儿排忧解难。他召集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妇女主任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草根调解员”,遇到难题,一起出面协调。30年来,王建平共调解纠纷余起,处理案件余起。他还经常走村串户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帮村民订购报刊、杂志、法律书籍,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王建平总结出一套调解纠纷的“”工作法。“1”指一个前提,即日常工作必须从密切联系群众角度出发,多为群众办实事,赢得群众的支持;“2”指两个原则,处理纠纷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和尊重当事人原则;“4”指化解矛盾“四步走”,即冷却降温、耐心倾听、找准症结、“巧”说法理。

每年7月下旬到8月,是当地番茄丰收的季节。附近3个旗县区的农民开着四轮农用车,汇聚到头道桥镇的番茄加工厂家,争相排队过磅卖番茄,每天有上千辆农用车进出,场面十分壮观。而这时也是矛盾多发期,王建平经常与同事一起到现场调解矛盾,维持市场秩序。

把群众当亲人,是王建平恪守的工作信条。去年,村民王大娘的儿子因病去世,只剩她一人。春天,眼看着别人家的耕地开始耕种,而王大娘家的地还空着,王建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组织派出所民辅警为王大娘家耕地、播种、施肥、浇水。秋天,他又组织民辅警将小麦、玉米给王大娘拉回家。

留守儿童小春雨的父母离异后,与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王建平经常过来看望祖孙俩,为她们买米买面,置办学习用品,被小春雨亲切地称为“我的警察爸爸”。

上级领导曾找王建平谈话,让他调回机关,同事也劝过,都被一一拒绝。他说:“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根也在这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和乡亲们也有感情。”

这位巴彦淖尔市优秀政法干警、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用忠诚守护着头道桥这方热土,用热忱书写着人民警察的为民故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