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老师正在指导学生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内蒙古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7.63%,比年的5.14%提高了2.49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为48.4%,是全国增长幅度较大的省区。
随着内蒙古公民科学素质的显著提升,在全社会掀起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热潮,到年内蒙古要实现公民科学素质达到10%目标。10月30日~11月2日,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在巴彦淖尔市看到,从城市到乡村,在科普工作者的努力下,河套大地遍吹科普之风。
科技工作者成为致富带头人
“农村最欠缺的就是科技,只有科技才能造福人民,作为一名科技人员,我一直都坚定科技为先的发展理念,为农牧民脱贫致富尽自己的一份力。”10月30日,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富川科技集团董事长陈怀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陈怀森向记者介绍科技创新和福利饲养的肉羊品种
年,陈怀森大学毕业后,揣着“要成为巴彦淖尔第一兽医”的梦想,开始在基层打拼。工作之余,他奔波着为农民的牛羊猪免费看病,不管白天还是夜晚,他总是随叫随到。上世纪80年代,自行车就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陈怀森曾为给一户农民的猪看病,他足足骑自行车走了80公里。就是有这样吃苦在前的科研精神,5年的时光,他接触的牛羊猪病例要比乡村兽医多10倍都不止。后来,他又响应科技下乡号召,开展技术承包。在为农民服务的过程中,他发现,在农民的养殖中,科技的欠缺和观念的落后,让许多农民家庭的养殖难以为计。在养殖中,饲料占到养殖成本的70%,而饲料的科技含量又占到养殖科技含量的70%,陈怀森思考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提高饲料的科技含量上下功夫。年,陈怀森创办了富川饲料公司。
陈怀森说,科技普及是农牧民群众掌握技术的主要途径,为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富川集团设立了个技术服务站点,为农牧民开展远程技术诊断和无偿出诊服务工作。与此同时,还建立了农牧民培训中心,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每年培训农牧民实用技术人才2万人次。
临河区八一乡的养鸡大户李福全说:“科技不是小事情,依靠科技能致富,现如今是大人娃娃都懂得的道理。”
科技小院助力农民科学素质提升
“‘科技小院’很接地气,只要农民身边有种植、养殖的问题,科技服务队的专家们就会上门指导解决,‘科技小院’不仅是农民致富增收的加油站,也是提升科学素质的大课堂。”10月31日,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蒙海镇西渠口村,村民马玉国对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说道。
今年54岁的马玉国不仅是种地能手,更是养殖大户。他对科技的认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过去种地养殖都是老办法,浇水施肥也是凭感觉,如今农民观念转变了,明白了只有科学种养才能高产高收,‘科技小院’可是立了大功。”
“‘科技小院’不仅帮助了农民增收致富,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帮助农民树立了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意识,提高了广大农民科学生产和生活能力。”据杭锦后旗蒙海镇副镇长杨增田介绍,今年2月份,蒙海镇“科技小院”建立,以研究生与科技人员驻地研究模式为主,开展“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服务,把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引导农民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生产,促进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农民增收,并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科技指导和技术示范。以今年为例,玉米产量的增加就非常明显,过去玉米的亩产最高就是1斤左右,而按照科学的种植和管理后,今年玉米的亩产达到了斤。与此同时,“科技小院”的研究生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为广大农民培训和普及农业知识提供技术指导,促进新一代“科技农民”的培养。目前,已经辐射周边村镇1.6万多人口,先后组织了5场田间培训,场场爆满。
种植大户王秀梅说:“自从村里建了‘科技小院’,不管在种植上遇到什么问题,心里也不慌了,可以随时随地请教专家,中国农大的专家能面对面地为我们农民服务,感觉特别贴心。”
据杨增田介绍,蒙海镇共辖9个村95个村民小组,人口人,耕地面积10.4万亩,以种植葵花、玉米、枸杞等产业为主。科技小院的建立后,经常开展实用技术讲座、科技咨询等,就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解疑释惑服务群众,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送达千家万户,送到百姓心坎里,切实提升了农牧民科学素质。
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青少年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的重点人群,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同学们在科技课堂上
“科普教育就是要为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科技的种子,让它发芽,让它开花结果……”杭锦后旗陕坝小学副校长闫小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校多名学生,每个孩子都有一项喜爱的科技活动,学校师生的科技活动参与率达到了%。
“我最喜欢的科技课程是3D打印,我认为它非常炫酷。”陕坝小学六年级4班的王亚轩说,学校的科技课程最火爆了,每次报名都挤不进去。“我比较喜欢机器人课程,我也想插上科学的翅膀翱翔……”五年级3班的段一帆告诉记者,每次上科学课,他不仅收获了快乐,更是收获了科学知识。
据闫小凤副校长介绍,该校的科技教育主要通过科技类课程的建设来实现,让孩子们在学习中爱上科学。学校从一年级就逐渐开设不同级别的科技课程,目前开设的课程有魔幻科学、机器人、编程、3D打印等等。同时,学校每年都会举办科技节、科普讲座等活动,对孩子进行渗透式教育,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从中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
“科普教育就是要把科普知识融入课堂,在课堂中渗透科普教育,让科普无处不在,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科学意识。”临河区第九小学副校长刘慧也表达了她对科普教育的看法。
记者分别参观了该校十几个校园科普课堂和科普教室。记者看到,不论是七巧板课堂还是动漫制作课堂,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学习和研究,陶醉在学科学的氛围中。“科学无处不在,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意识非常重要。”二年级7班班主任刘丽英向记者介绍,科技课堂让学生感受其中、乐在其中,开阔了视野,锻炼了意志。
刘慧副校长表示,课堂教育渗透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就是要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并提高科学素养,跳出单一学科课程体系的局限,加强科技创新教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渗透。学校从年开始,成立了36个科技教育特色班,确立了26个特色项目。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中,实行自主选择,双向选择,每个班级既可以选择学校确定的科技项目,也可以自立项目。学生对班内不感兴趣的特色项目,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学校的科技社团。目前,学校共有17个科技社团。同时,学校还让学生的体验教育成为常态,该校是巴彦淖尔市科协太空种子种植实验基地。在科技专家的指导下,学生在种植观察中,得到了体验,获取了有价值的科普知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撰写科普小论文,提高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和能力。除了让孩子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得到科普的熏陶,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收获成就感与荣誉感。
公民科学素质逐年提升
“《内蒙古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年)》明确提出,到年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的工作目标。听着只有10%,但这个数字可不是个小数字,这意味着全区各盟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要有大幅度提升。”内蒙古科协宣联部部长杨生华说道。
据介绍,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年内蒙古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7.63%,比年的5.14%提高了2.49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为48.4%,是全国增长幅度较大的省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1.06%缩小到0.84%,有望年达到10%的目标。年安排自治区本级科普经费万元,人均科普经费由“十一五”末的1.2元/人提高到了1.56元/人。
据了解,内蒙古科协作为科普的主力军,一直致力于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品牌打造。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四大重点人群中农牧民、城镇劳动者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偏低,为此,近年来,内蒙古科协大力开展了主题特色科普活动;聚焦四大重点人群,厚植公民科学素质基础;切实加强科普资源和科普能力建设,从而加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段丽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