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这个名字是蒙古语,巴彦是“富”的意思,淖尔是“湖”的意思。巴彦淖尔就是“富饶的湖泊”的意思。但对很多人来说,只知道内蒙古下辖地级市之一的巴彦淖尔,并不十分清楚科尔沁右翼中旗下辖的苏木(乡)巴彦淖尔,两地一西一东,相距近公里。
我们先说内蒙古下辖地级市之一的巴彦淖尔。这里北部为乌拉特草原,中部为阴山山地,南部为河套平原。东接包头,西连阿拉善盟、乌海市,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比作为省级行政区的宁夏(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略小一些。
我曾写过《到巴彦淖尔来看中国》一书,如果以阴山为界,巴彦淖尔一边是游牧的文化(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一边是农耕的文化(临河区、五原县、磴口县、杭锦后旗)。黄河在这里绕了一个“几”字弯,又给这片土地注入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与魂魄。所以,就自然的角度而言,巴彦淖尔分明是浓缩了中国除海洋之外的景观,有沙漠、河流、农田、草原、山脉等等,但巴彦淖尔的名称却来自于“海”——乌梁素海,一座著名的淡水湖泊。
巴彦淖尔作为一个地名是现代的概念,年,甘肃省所辖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和额济纳自治州划回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巴彦淖尔盟,盟政府驻巴彦浩特市,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巴彦浩特市政府驻地在巴彦浩特镇,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政府驻地,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定远营。
定远营之名与人们熟知的两位将军有关:一是汉代的班超。相传,班超出使西域时就曾经在此驻扎。朝廷因为班超畅通丝绸之路有功,封班超为定远侯,他所驻扎的营地便称为“定远营”。二是清代的岳钟琪。定远营年始建,年落成,始建者为时任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岳钟琪认为,此处控北塞七十二处之隘口,可西接平羌,遥通哈密、巴里坤等处,东接威城,远连“三受降城”(唐代中宗时期,张仁愿为防御突厥所建的三个城堡,即东受降城,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中受降城,位于今内蒙古包头市内;西受降,城位于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内),两狼山之要地。借以保障边远与内地联络畅通,安定和睦。
定远营这是城的来历。巴彦即富的概念来自于水、来自于商贸,即发源于贺兰山的三条小溪流过这里,可以引水灌溉,亦农亦牧;商贸的概念很简单,即这里是交通与军事的要道,也是古丝路的必经地段。年,河套行政区、巴彦淖尔盟合并,盟府迁至磴口,年成为巴彦淖尔市,市府驻临河区,有了现在的1个市辖区、2个县、4个旗的行政架构。
民国时,巴彦淖尔是绥远省,是塞北四省(热河省、察哈尔省、绥远省、宁夏省)之一,省会最早在呼和浩特,后迁至杭锦后旗陕坝镇。清朝时,这里为归绥道,属山西省管辖。明朝时这里属于东胜卫,分属山西、陕西辖境元代统归中书省直辖。宋、辽、金、夏,巴彦淖尔地区东境迭次属辽、金国,西境为西夏国属地。唐朝初期属丰州辖境,后为中、西受降城境域。
秦汉时期,这里属于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战争的前哨阵地,蒙恬、卫青等名将出击匈奴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当时的匈奴总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这里,蒙恬、卫青等人就是从这里越过阴山,给了匈奴政权以沉重打击。而那句唐朝的名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写的就是这里。是秦朝的九原郡(秦直道的终点也在这一带),汉朝的五原郡、朔方郡。秦汉最早向边疆地区的移民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汉武帝击败匈奴后,视察边疆登上了匈奴人的单于台,其遗址就在今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
相对来说,在众多的名称里,巴彦淖尔最有名的是河套。河套富,清朝时,农垦土地的开发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所以,一些陕北人、山西人把走西口也叫走后套——黄河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巴彦高勒)至包头东之间的一段,称为后套。前套和后套合称河套,过去常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所谓一套是指此而言。河套一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但降水量稀少,因此远自秦汉时代起,居民已在这里开凿沟渠,引黄河河水灌溉,农业十分发达,素有“塞外江南”、“塞上粮仓”之称。但后套的真正开发是在清朝才开始的。当时,有个叫王同春的河北人在后套先后开凿了沙河渠、刚目渠、丰济渠、灶王河等渠,引黄河水浇灌土地数万顷,使当地农业迅速发展,也为走后套的人们提供了生存空间。所以,今天巴彦淖尔不少人的祖上都是那时来到后套并定居下来的。
在历史上,河套所指的地理概念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有些不一样。“河套”一名始于汉代,指内蒙古和宁夏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的汉族地区。因黄河流经此形成一个大湾,故名。甚至在后来,还包括了山西与陕西的一些地方。但在今天,它分明是巴彦淖尔专属名词了。
年国家撤销了绥远省建制后,批准了内蒙古人民政府以“河套”命名境内一级行政区的申报,即改陕坝区为河套行政区。后与磴口县,乌拉特中后前旗合并,成立巴彦淖尔盟。国家批准用“河套”一词来命名境内的一级行政区,从而确立了这个词的地区独有性(因为全国是不能重名的)。
也许是因为“河套”的名头大,至今,仍然有人提议将巴彦淖尔改回“河套”,叫“河套市”更好。甚至,有人说,叫“阴山市”也比叫巴彦淖尔好,会更直接地说明地理的标志和文化历史的含义。但这在我看来没有必要,因为无论如何,河套都是巴彦淖尔的“隐形地名”。叫巴彦淖尔其实更有特色,更名副其实——巴彦(富)体现在其境内的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境内的河套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全市有机奶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农畜产品出口位居内蒙古第一,为全国最大的无毛绒生产基地;淖尔(湖)体现在其境内湖泊资源较为丰富,有大小湖泊多个,面积约4.7万公顷。而且,纳林湖、镜湖等还是著名的旅游区。[i]
科尔沁右翼中旗下辖的巴彦淖尔苏木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沙区苏木。全苏木辖12个嘎查,1万多人口,蒙古族和满族占总人口的95%。土地总面积.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亩、草牧场54万亩、水面亩、沙化面积15万亩、有林面积4万亩、已经成林面积亩。畜牧业是该苏木主导产业,但农作物也很有名,主要有小麦、玉米、糜、黍等。[ii]
之所以叫巴彦淖尔也是“富饶”与“湖泊”的含义,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水域面积平方公里(约15万亩),境内有大小湖泊78个,山泉67眼,大小河流21条,最大河流霍林河,境内流程公里,年均流量3.4亿立方米。两个巴彦淖尔,一西一东,中间是广阔无垠的中国北方草原。分明地,巴彦淖尔的名称才是人们所期望的,有着美好的生态和小康的富足。既有人们向着未来幸福生活的奋斗努力,也是人们对草原过去的美好记忆。我们的草原啊,它应该都是这个样子——巴彦淖尔!
[i]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网,巴彦淖尔市市情概况,-06-18;
[ii]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政府网,科尔沁右翼中旗相关资料,-03-08。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111.html